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于洋:完善长护险制度 为失能者托底

发布时间:2024-06-15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于洋代表在进行两会精神宣讲。(代表供图)

  “护佑健康、生命至上”是她的职业信条;辛勤工作、默默奉献是她的从业准则;用专业技术减轻患者病痛、挽救患者生命,是她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兼神经内科四病区护士长于洋。

  一袭白衣,一顶燕帽,2002年6月,23岁的于洋开始了“白衣天使”生涯。回忆起那时的工作状态,于洋笑称,“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她当时所在的神经外科患脑外伤和脑出血的重病者多,工作强度大。如果医护人员观察不及时,在短短的15分钟到20分钟内,有的患者就可能出现脑疝,瞳孔放大等情况,乃至生命垂危。于洋非常认真负责,常常是患者家属的呼叫铃声还没停,她已经出现在患者床边。

  由于工作出色,2015年7月,于洋被任命为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护士长。她带领护理团队积极配合医疗工作,在当地开通急诊溶栓绿色通道,开展动静脉溶栓、取栓、全脑血管造影及颈内动脉支架等神经介入治疗的护理工作,极大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近年来,于洋一直关注并致力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连续两年提交的代表建议均聚焦于此。她以自己亲历之事向记者讲述了为失能者建立这项“兜底性”制度的必要性——“我曾接触过一位50多岁的先天性失智患者。在我参加全国人代会前夕,他突发脑出血住进了医院,因为身边没有更多家人,他年事已高的母亲每天衣不解带地照顾他。”在于洋看来,作为社会保障补短板的长护险制度可以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失能群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群众的热切期盼。

  令于洋倍感振奋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她的建议作出了回应,提出“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于洋还注意到,与往年的“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等表述相比,今年的报告去掉了“试点”二字。“这意味着,长护险制度发展迈出关键一步,有望从局部试点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于洋说。

  据了解,我国长护险制度2012年在山东青岛开始探索,2016年和2020年在全国开启两轮试点,至今已稳妥有序扩大至49个城市,另有部分地区自行摸索,阶段性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6月底,参保人数达到1.7亿,累计超200万人享受待遇,支出基金约650亿元,年人均减负约1.4万元。

  面对长护险制度未来的全面推行建立,“目前及将来我国仍面临着护理服务供给不足,即护理人员的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低,护理机构发展缓慢等困难和问题。”于洋表示,为了更好地守护失能人员,为他们提供专业化照护服务,亟须建立长期护理人才职业发展和培养规划体系,促进长期护理服务的专业化发展。

  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于洋提交了“关于推进长期护理人才职业发展和培养工作、促进长期护理服务专业化发展的建议”。她认为,国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长期护理相关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强化人才培养,鼓励学校与医养机构、养老机构之间合作,根据用人需求,精准对接“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培训及准入制度,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大纲,开设系统化、体系化的培训课程,从事长期护理工作的人员需持证上岗,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让更多人“有所护”。

  “人大代表要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切实为民发好声、代好言。”于洋表示,在接下来的履职中将继续加强学习,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更多“接地气”、“冒热气”的意见建议,以医者仁心书写人大代表履职好故事,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使命担当。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06/t20240612_4374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韦丽葵:发挥纽带作用 推动乡村振兴 下一篇: 汤建伟:在漓江山水间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