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按照省人大常委会深化“代表行动”工作部署,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以“聚力共同缔造•净岸护水”为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净岸护水”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开展好“代表行动”。
一、因势而动,“活动主题”谋划到位
小切口服务大主题。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小切口大服务”扎实推进活动开展。围绕市委净岸护水中心工作,以“四大革命”为抓手,以“五无乡镇”创建为目标,通过开展“净岸护水”攻坚行动“六大活动”,找准切入点精准制定活动方案,不断推动代表行动走深走实。17个镇办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充分考虑镇情,围绕辖区净岸护水各项工作内容,细化小组活动方案,组织代表深入厂矿企业、畜禽养殖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区域实地察看工作推进情况。凉水河镇聚焦禁用中高毒农药、六里坪镇紧盯餐饮行业问题排查和洗修车行业环保化运营、官山镇狠抓河道“四乱”治理、均州路街办严打违规垂钓洗衣洗车和采砂等,以监督小切口,有效推动一批老大难问题解决。
强机制确保见实效。成立“代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常委会分管副主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成立4个工作组和6个联系组,建立月例会制度、活动通报制度、宣传工作制度,促进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公开信,号召代表聚焦“净岸护水”各项工作内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政策宣传,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积极建言献策,引领代表们当好“守水护水”的宣传者、践行者、监督者。及时下发工作提醒,要求各镇办依托代表履职平台等载体,统筹做好闭会期间代表“双联”“选民接待日”“述职”等各项活动,督促完成代表建议的分类梳理、分层交办等工作。
二、向水而行,“代表行动”推进到位
跨区域协同监督,共守一泓清水。邀请驻十堰市五级人大代表与北京市海淀区人大联合开展“守护水源地·人大代表在行动”专项活动,两地围绕“守水护水、节水用水、协同监督、共抓保护”主题,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意见,推动“良言”变“良策”。共同发布《海淀区人大常委会 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守水护水、协同监督”守护水源地行动方案》,以南水北调对口协作为纽带,围绕工作主线,聚焦水质保护,共守一泓清水,全方位连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从开启“协作”新篇、守护一库“碧水”、践行“清源”行动、建立“护水”机制、做好“兴水”文章、共绘“富美”画卷六个方面,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进一步推动对口协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小流域协同治理,确保清水入库。小流域协同治理是破解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市人大常委会把小流域协同治理作为夯实绿色生态本底的重要抓手,结合实际选取官山河、浪河、沙沟河、安乐河四条河流组织开展小流域治理区域协同监督,提出小流域治理区域协同监督的“五项机制”(联动活动机制、联席会议机制、信息互通机制、多领域联动机制、跟踪问效机制),组织相关镇(办)联合开展代表活动。均州路街办联合相邻街办成立沙沟河流域“净岸护水”协作联盟,凝聚护水合力,推动小流域区域协同治理,推行意见建议“四单法”,形成沙沟河流域共治机制,形成上下游协同、左右岸共治新局面。截至目前,通过联合开展活动已收集意见建议54条,梳理后本级自办21条,上报市级6条。
三、躬身入局,“履职创新”成果到位
“人大+”释放创新活力。为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在“净岸护水”中的积极作用,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履职新模式,推动人大工作与市委中心工作互融互促,打出了一套“人大+”组合拳。蒿坪镇深化“人大+部门”协同监督模式。围绕正在实施的水美乡村建设项目联合镇纪委、河长制办公室等部门组织代表视察“污水零直排示范村”,督促镇政府按照“三灰两黑”要求分类做好末端收集工作,建设截污纳管3000米,改造混排管网8000米,实现“污水入管,清水入河”目标。丹赵路街办发挥“人大+检察”家站点阵地作用,把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贯穿到检察监督办案中,通过联合互动发挥各自优势,已累计接访群众100余次,矛盾化解20余件。
“代表+”凝聚履职合力。代表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采取灵活方式全天候“入格”,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要求,依法履职、服务改革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开启了“代表+群众”新模式。丹赵路街办农民代表张克秀在带头做好以落实生活垃圾分类为要求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基础上,带领群众逐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共建洁美家园,实现“旧俗换新风、旧貌换新颜”。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李元明战严寒、斗酷暑,长年奔走在150余公里河流岸线巡河护水一线。农民代表王海波,冲在“前线”的同时,对自家小型规模化养牛场主动新建圈舍排污设施,带动周边养殖户实现污水零排放。
下一步,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将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以更高标准组织代表行动,全面推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一江清水东流、一库碧水北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陈琪、柯红磊)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