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今年以来,我国生产需求持续回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内生动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经济运行呈现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下半年,宏观政策要更加积极主动发力,做好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激发和释放更为强劲的内生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科学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运行呈现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
今年以来,我国生产需求持续回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内生动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经济运行呈现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二季度环比增长1.3%,较一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恢复步伐逐步加快。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9%、52.3%,连续16个月处于景气扩张区间。“三新”经济快速成长,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4.6%、13.2%和16.5%,涨幅比一季度明显扩大,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在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和全球供应链受阻背景下,我国外贸仍保持大幅增长。消费价格继续保持平稳,大宗商品价格正在向供求基本面回归。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工资性收入和人均转移性净收入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7.2%和8.6%。
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保持战略定力,冷静观察、从容不迫应对并有效化解外部环境重大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干扰冲击。二是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充分发挥产业体系齐全、市场规模巨大的优势,进一步畅通供需循环、产业循环、市场循环。三是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工作协调性,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把舵领航,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有很强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世界经济复苏不平衡,疫情冲击、债务风险、大国博弈等多重挑战交织,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从国内看,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再加上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统筹兼顾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
受去年同期基数不断升高、出口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今年全年经济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我国经济整体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有保障。同时也要看到,由于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我们仍将面临经济波动风险。从中长期看,尽管“十四五”时期没有设定具体经济增速目标,但是要实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需要保持合理经济增速。因此,今年下半年,宏观政策要更加积极主动发力,做好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激发和释放更为强劲的内生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一方面,受疫情反复和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部分地方仍然比较困难,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压力持续增大。另一方面,针对今年底和明年上半年可能面对的经济波动风险,需要增强财政支撑作用,着力发挥政府投资的关键牵引作用。为此,必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着力提升政策效能,在确保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的前提下,聚焦“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务求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保持需求稳定增长,确保经济运行更加平稳。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近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导致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需求上升,中小企业资金链比较紧张。预计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仍将维持高位震荡,需要持续做好保供稳价和纾解成本压力的工作。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加大对受价格上涨影响较大行业的资金支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还应看到,由于我国较好控制住疫情,实现经济率先恢复,这使我国货币政策与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节奏有所不同,再加上稳定相关出口企业预期需要等因素影响,我们必须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以重点突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的大棋,要在关键之处谋划布局。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党中央明确了做好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成好主要任务,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挖掘国内市场潜力。这是推动当前经济稳定恢复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只有大力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才能保持总需求稳定,带动形成国内大循环,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基础。要适应消费服务化、高端化、智能化等升级趋势,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县乡村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通信服务、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在医药健康、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快建立政府资金引导、政策性金融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投融资模式。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这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面。当前,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问题比较突出。创新能力不强不仅会导致有效供给不足,也会制约需求潜力的释放。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受疫情冲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影响,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和产业链供应链不稳不强不高问题突出,经济发展面临的安全压力加大。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要着力发挥中小企业“保就业”和“促消费”的突出作用,为其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持续培育和帮扶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坚持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拓展海外要素资源和海外市场的新支点与新增长点,努力保持外需平稳增长,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各地、各行业正在积极研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但也出现了运动式“减碳”的苗头性问题,给经济稳定运行带来一定冲击和风险隐患,需要切实解决。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减碳的关系,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先立后破,加快优化新能源系统,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把“减碳”的基础工作做好、根基夯实,在“立”上下功夫;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节奏,稳步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等减碳工作,扎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在“破”上解难题,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持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抓好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建设,在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社会治理等方面下功夫,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今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调查失业率逐步回落,但就业总量压力仍然较大,就业难与制造业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问题突出,必须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畅通农民工外出就业渠道,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趋势,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者权益保障。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生育、养育、教育等政策配套,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确保守住安全底线。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风险隐患上升,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要加强对重点领域的风险苗头和隐患监测,落实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压实防患于未然和积极处置风险的主体责任。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加大高品质保障房供给,稳步提高租售比。(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王昌林 郭丽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