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即将开幕。湖南人大融媒体中心开设《人民的代表》专栏,聚焦人大代表积极为民排忧解难、真诚为民办实事的履职故事,倾听他们的履职心声,展现他们的履职风采。
省人大代表、湘北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金秋。
连续担任十几年的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后,湖南湘北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金秋于2023年当选为省人大代表。他深知,代表履职没有巧,只有认真调研加思考。面对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他努力学习增强履职本领,努力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在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实际上,赵金秋身上的标签很多,被人称为敢于较真的“硬茬代表”、履职不缺勤的“全勤代表”、善于调查研究的“专家代表”,具有民本情怀的“柔情代表”。在省人大代表履职大舞台上,他继续发挥曾经的优良作风,倾听百姓心声代好言,紧密联系群众办实事。
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积极建言献策
推动解决社会难点痛点
经常进入代表联络站倾听群众声音,走进企业、乡村、学校、农户开展调研,认真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诉求,是赵金秋养成的履职习惯。
在很多人眼里,他敢于直言、善于紧盯不放,实事求是地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所提意见建议具有真实性、针对性、代表性,不少建议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自建房安全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关注。赵金秋在调研中发现,城乡接合部的一些自建房房主在没有进行科学评估的前提下,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和使用功能,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针对自建房中存在的乱象,赵金秋向人大和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加强农村居民自建房管理,确保农村居民自建房的质量安全的建议》。他建议重点查处城乡结合部的自建房擅自改变房屋结构的行为,加快地方立法,使自建房在建、管、用等各环节都有法可依。
这些建议直面自建房管理中的难点痛点,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对兜牢房屋安全底线,维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相关地方法律法规的出台,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赵金秋的履职中,“三农”占据了很大比重。这位从泥土中走出来的汉子,始终带着对乡土的深情和眷恋,为“三农”鼓与呼。
经过深入调研,他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他建议,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助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有计划、分步骤地搞好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修,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乡镇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和居家养老服务;彻底整治农村脏、乱、差,建设美丽乡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振兴。
针对该建议,相关办理部门给予了详细回复,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相关举措正在落实,尤其是省财政部门拨付了专项资金建设和维修农村水利设施,使广大乡村群众受益。
与村民座谈交流。
紧密联系群众
办好老百姓身边的实事
当人大代表以来,赵金秋把代表作为自己的第一身份、第一责任,从人民中来,回到人民中去,密切联系群众,对于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自己能办到的立马办,毫不含糊。
在常德市鼎城区人大推行的“人大代表实践站”的建设中,赵金秋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带头参与代表联络站、实践站的建设与运行,进站履职做示范。
他把人大代表的履职融入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之中,与镇、村、组共同制定村庄发展规划,以“净化、亮化、美化”为原则,彻底整治“脏、乱、差”。同时,出资出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做给群众看,还带着群众一起干。
经过不懈努力,赵金秋参与建设的村庄发生了新变化,出现新面貌、新风尚,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说,以前是“跟着苍蝇找厕所”,现在是“跟着蜜蜂找花朵”,人大代表进村后,村庄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
他一手办企业,一手做慈善,努力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年初,赵金秋无意中了解到鼎城区灌溪镇中心村唐良成一家十分困难。唐良成本人因视网膜脱落导致视力一级残疾,妻子患精神残疾,儿子是智力障碍者,一家人主要靠低保、重残补贴等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居住的房屋也是十几年前东拼西凑、利用废弃的建筑材料搭建起来的。
到现场了解情况后,赵金秋和另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决定共同出资进行帮扶。
他们历时一个月时间,花费7万多元帮唐良成的房屋换上树脂瓦、装上新门窗、用上新灶台,墙面重新粉刷,家里焕然一新,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赵金秋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长期进行扶贫帮困,累计捐款捐物1300多万元。“通过为人民群众办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一件件拍手称快的好事,才能让人大代表的身份在群众中有威望、有影响,真正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优势和作用。”赵金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