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8月18日,常州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该《条例》已于今年6月27日经常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7月27日经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图为8月18日常州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
据悉,该《条例》是常州市首部教育领域的立法,也是全国首部劳动教育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共7章50条,涵盖总则、家庭养成、学校培育、社会支持、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内容。《条例》适用范围涵盖大中小学,目的是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培育学生良好劳动品质,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条例》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突出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常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许玲在发布会上介绍,我们在《条例》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了多方意见建议,进行了多轮修改,条款切实可行,切中当前劳动教育时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多项创新之处。
《条例》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工作格局
《条例》明确劳动教育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劳动教育是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应当构建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导、政府统筹推动、社会协同支持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在家庭责任方面,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对未成年人进行劳动教育的义务,保证未成年人每周家务劳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鼓励家庭开展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和其他社会实践等;在学校责任方面,要求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制定校园劳动清单,合理设置劳动岗位。《条例》还对学校劳动教育的硬件建设、课程设置、师资保障、经费保障等作出细化规定,如规定中小学按照不低于年度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总额的百分之三安排劳动教育经费;在社会支持方面,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结合自身工作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各类服务和支持;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统筹推进方面,明确应当加强对劳动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劳动教育工作的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工作促进保障机制等。
《条例》设立每年五月为全市劳动教育月
规定劳动教育月期间,全社会开展劳动教育相关活动,国家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应当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对劳动教育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明确学校每学期设立劳动周,组织学生参加集体劳动实践,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技能竞赛、主题演讲、作品展览等活动,分享、宣传、展示劳动教育成果。
图为学生在常州市钟楼区佳农探趣生态园开展插秧劳动实践
《条例》对建立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机制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在校地合作方面,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求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院校与地方的劳动教育校地合作机制,搭建劳动教育信息交流、人才共育和产教融合平台,推动劳动教育教学和实践资源共建共享。在校企合作方面,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与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提供劳动教育实习实训岗位。同时,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要求,规定规模以上企业应当按照不低于国家和省规定的比例安排岗位,接纳学生进行实习实训。
《条例》要求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认定制度和名录制度
要求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整合社会资源,注重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进劳动教育实践资源的共享使用;授权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认定和管理办法,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规范、师资课程、评审认定、管理服务等内容,以及实践基地名录的收录、公布、调整作出具体规定。如,鼓励学校聘请劳模工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家长志愿者等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深有感触。作为劳模工匠代表,从2021年4月起,李承霞每周在雕庄中学开展劳动技能课。“我教孩子们缝纫,也进行劳动思政教育,既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认识到劳动光荣。为劳动教育立法,鼓励劳模工匠进校园,可以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打下基础,我觉得这部法规非常有必要,也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李承霞表示。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