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大工作会议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对于基层人大而言,必须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体现在履职实践中、贯彻在工作各方面,以生动的基层实践充分展现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早在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打造“向人民报告”平台,确保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5年来,“向人民报告”工作不断丰富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鄞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特色,其亮点做法经验写入了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地方实践
“向人民报告”,是指通过“报告”形式,采取问政、情况交流、通报等多样化方式向人民群众公开监督内容和结果。“向人民报告”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大环节,真实地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如在民主选举与民意征集方面,报告活动开展前广泛发动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期盼和有关部门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在民主协商方面,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报告对象进行面对面沟通,对“民生之需”与“政府之难”进行协商,从而谋求最大公约数;在民主决策和表决方面,设置了满意度测评环节,实现了形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有机统一;在民主管理方面,把民生实事项目管理作为重要的评估内容,在项目整体实施、落地评价过程中,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真正有效体现民主管理;在民主监督方面,活动开展前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督促,形成提问问题清单,活动结束后,整理形成活动实录,对承诺解决事项进行跟踪监督,确保问题真解决、群众真满意。
在实践进程中,“向人民报告”的相关机制逐渐完善,特色更加凸显:一是以受人民监督的法定关系为依据,选取“向人民报告”的对象。按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架构和基本法理关系,确定人大决议决定贯彻落实监督(民生实事项目)、“一府一委两院”综合监督、人大代表履职管理(代表建议办理)等三类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监督内容作为“向人民报告”的对象。二是以民主参与的全链条为主干,构建“向人民报告”体系。建立全过程监督体系,建立“1+1+N”动态监督小组,对民生项目进行全程跟踪调研,并依托“码上说 代表督”实时流转办理。三是以人大数字化改革为抓手,深化“向人民报告”成果。增量开发“向人民报告”应用场景,推动“向人民报告”体系重塑,建立“两官”履职评议、执法检查、部门工作评议等应用,实现多种监督形式的组合、不同监督方法的融合及监督途径多环节的闭环。
“向人民报告”的生成机制与保障机制
党委认可推动是“向人民报告”的有力保障。“向人民报告”始于2018年年初,区委主要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并要求通过此项活动搭建政府向人民兑现承诺、交好答卷的平台,畅通代表民意表达渠道。
人民群众期盼是“向人民报告”的目标导引。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议题作为监督内容,公开结果,才能促使民主和民生在实践中融为一体、互促共生,政府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有效对话,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
人大代表参与治理是“向人民报告”的内生动力。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每个环节都有人大代表参与和决定,实际上是将代表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功能加以放大,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促使民主政治参与更为广泛、持续、深入、有效。
技术嵌入是“向人民报告”的持续发展支撑。运用数字化平台,提高了代表参与率,扩大了人民群众的参与面,一方面有助于克服人大代表履职的现实难题,另一方面赋能实现治理闭环,提高治理能力和绩效,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质效。
深化监督平台体系建设
“向人民报告”以“监督”为主基调,有力推动民生工作的落实。下一步,鄞州区人大常委会将以“向人民报告”为基础,加快构建系统化、精准化的监督平台体系。
优化以全过程为内核的流程制度设计。以“向人民报告”为基础的人大代表监督平台体系要以民主监督为牵引,有机嵌入民意征集、民主协商、民主表决等功能。完善工作目标设定的协商审查机制。在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和重大专项工作出台前,广泛听取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建立在民意基础之上。落实监督目标责任清单机制。针对监督对象的不同,建立“清单化”监督细则,精准实施定性定量的“靶向监督”。细化选民监督代表、代表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的制度安排,不断优化各种监督形式、方法及路径,使相关承诺落实落细。完善全程跟进的监督整改反馈机制。根据监督对象特点,就一整届、一整年工作进行全周期监督,针对具体工作任务和进度,细化监督工作的安排,确定工作节点和监督方式。尤其要注意处理好阶段性目标的前后衔接、这一届与下一届的“承前启后”,形成连续跟踪制度,确保监督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完善以代表打分赋权重为核心的结果评价机制。根据监督对象的特质为其“量身定制”适宜的评价指标,通过代表打分赋权重的形式,精准反映履职情况的量化结果。
强化以协同联动为目标的人大民主实践。以“向人民报告”为基础的人大代表监督平台体系,只有在合理的制度设计引导之下实现个体层面的联动耦合,才能顺畅有效地运转起来。强化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动。严格落实“双联系”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接待联系选民、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等制度,推进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工作常态化、机制化。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加快推进代表“三亮三联”“码上见”数字平台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提升代表联系群众的效率。强化不同层级人大主体间的协同联动。一方面要发挥好上级人大在顶层设计和牵头统筹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各级代表接力,让人大工作更加精准服务民生关切。强化不同部门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要在人大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完善工作制度流程,更重要的是加强人大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形成目标一致、步调协同、相互理解配合的工作氛围。
强化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的效率变革。推进民情信息的数据化归集。依托数字化改革,充分收集、整合各种平台的信息数据资源,突出“应通尽通”。构建全过程代表履职数字化系统。依托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健全代表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加强“码上见”数字平台与代表履职管理系统的连通,嵌入直播互动、讨论评价等功能,并与履职档案更新、履职评价等相关联。优化“人大监督”综合应用。迭代升级包括常委会全流程监督、财经监督、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检查等应用功能,增强“向人民报告”等应用功能,建立健全代表分专业、有重点地参与监督的工作机制。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