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胸怀国家民族 发挥专业特长 立足基层群众 竭尽代表职责

发布时间:2024-05-19 作者:佚名 来源:山东人大

  

  

  我于2003年3月至今连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从2002年至今,我还担任烟台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市民盟主委,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等。十年来,我以行政管理与专家学者相结合的身份,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先后提出议案建议100多份,同时,积极参加省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研视察活动,深入了解民情,认真反映民意、积极化解社会矛盾,较好地发挥了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

  
一、“任重而道远”:充分认识全国人大代表的神圣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肩负着全国十三亿人民重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真可谓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十分珍惜全国人大代表职务,首先认真学习了宪法、代表法、选举法、监督法、地方组织法等有关知识,使自己明白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应该如何履行职责、践行义务。同时,我坚持每天看中央与省市新闻,及时阅读《人民日报》、《中国人大》等报刊杂志,紧跟形势,深刻领会从党中央到地方的方针政策、工作中心。通过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修养,开阔眼界,把握时代脉搏。

  
在此基础上,我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参加每年一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认真审议各项报告和议案。我还有幸每年都被指定在山东代表团全团会议上发言,如,先后就《深化司法制度改革,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03年)、《社会主义农村建设需要“三突破”“三实现”》(2006年)等,进行了审议发言,提出了审议意见。这些发言因充分注意了学术分析性、现实针对性因而得到与会领导、代表的一致好评。许多媒体还因此作专题采访报导,进一步强化了代表履职的效果。

  
每次全国人代会结束后,我又主动向驻烟高校、烟台市党政干部、民主党派作巡回专题报告,宣传贯彻两会精神,如:2010年,以《既要硬实力,也要软实力》为题,对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今年,以《调结构、变方式、稳增长》为题,对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我还在报告中联系烟台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工作建议,从而使会议精神的传达具有实效性。十年来,我的宣传报告已累积有二十余万字。大会闭会期间,我还积极参加全国人大系统组织的一系列考察调研活动, 2011年考察重庆法制建设、2012年考察安徽文化建设等。

  
二、“为天地立心”:从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高度履行代表职责

  
我是一名知识分子,本来就有自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后,更加增强了国家意识、民族抱负。我们的国家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其基本特征是大工业生产、大城市建设、市场经济、商品社会。当然现代化建设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金钱至上、人情淡漠、信仰缺失等。党中央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所以在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同时,又强调加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根据中央精神,面对现实问题,我深入调查研究,严密科学论证,从国家、民族的高度,以建议、议案的形式,每年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在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关文章,接受采访,呼吁政府与社会引起重视,采取措施。例如,围绕社会建设问题,先后提出了《建议国家设立母亲节,引导社会的感恩教育》、《现代化城市居民应当继续发扬邻里友爱》等方面的建议。围绕教育改革发展问题,提出了《尽快出台有利于改善大学教风学风的制度》、《新时代更应该培育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等方面的建议。

  
这些建议都是事关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了使这些思考能够付之实施,我们还联合基层群众共同推动。如关于“母亲节”,我们由烟台各民主党派自发组成“母亲节教育联合会”,义务为青年人宣讲母爱伟大无私、全社会应当敬重母亲。又如关于“邻里友爱”,我们通过烟台电视台做专题节目,从理论上分析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房地产开发的新型生活小区,与传统农业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族群村落居民邻里传统之间的矛盾,并提出解决这种矛盾的出路。

  
三、“为生民立命”: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反映民意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是国家的主体,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作为一名全国人民代表,十年来,我始终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真心诚意履职办事。

  
一是贯彻中央精神。通过到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可以面对面地帮助基层单位了解形势,给他们讲解中央、省、市的方针政策,传达两会精神。然后提出工作意见。十年来,我已跑遍烟台各县市区,提出了许多口头与书面意见。这些意见符合科学发展观,又切合基层实际,因而得到基层单位的欢迎。

  
二是反映基层民意。体现在基层的问题,有些是个案,可以在基层解决。而有些则具有更大范围的普遍性,往往涉及到国家层面的策略规划。我们就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进行科学论证,写成建议、议案。例如在调研时,我们发现,乡镇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很模糊,而对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却是津津乐道。对此,我们感到很忧虑。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节日问题,而是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感情与承传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强化端午节、仲秋节等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特色》的建议。

  
三是化解基层矛盾。在基层,群众来访多。作为人大代表,我一方面善待来访群众,另一方面必须以国家政策方针、法律法规为依据做说服工作。有一次,我们碰到烟台一家企业与外省企业发生利益纠纷。该外省企业居然通过关系,由其当地公安部门在不与烟台公安部门沟通的情况下直接将烟台企业负责人抓走了。我们认为这是地方保护、官企联合,于是通过本省司法部门,向对方司法部门提出联名书面材料,要求公正执法,维护国家法律尊严。

  
四、“为往圣继绝学”:发挥专业特长,提升履职质量

  
我学的专业是中国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感情。我对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有特别的呼应,理应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这些方面多做努力,从而提高执行代表职务的质量和实效。

  
1、从历史文化角度,阐述中央的方针政策。中央一直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旗帜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制度。这正是中国区别于西方的根本所在,而其历史依据在于中国古代文明发展道路与西方文明发展道路的不同。我从学术的角度,给大家讲解中国古代文明是独立起源的;中国古文明起源后一直绵延发展,从未间断,而西方古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中断了,因此,中华文明五千年积累厚,继承多,而西方文化则继承少,变化大。这些都是中国的国情。正是这国情,才会产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制度。当今西方国家往往以西方的眼光指责中国的特色,是毫无道理的。我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许多公开场合,多次作这方面的学术报告,又将这些报告整理成文发表,如《世界格局中的中华古文明》(2006年《北京论坛》)、《中华文明对人类发展的另一启示》(《中国教育报》2006.12.12.)等。我希望通过演讲和文章,让中国人民更加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同时也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从民族经典来解读当代文化建设。如何做好文化建设工作?我认为首先要继承,其次要创新,“使祖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胡锦涛《十七大报告》)中国的传统文化集中体现在民族经典中。我常常以专家学者身份主动给烟台市党政干部群众以及全国各高校师生作“民族经典与当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演讲。同时,我还发表相关文章与讲话。如《难忘古籍,那些博大精深之美》(《中国教育报》2005.9.15)、《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化建设中自觉创新》(《山东人大工作》2012.5)等。民族经典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信仰并世代遵守的价值观念,是整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阅读民族经典,对于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年来,我不遗余力地在这方面做积极工作,竭尽其事。

  
3、研究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口号,其内容包括:“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于是我又有意识地在专业上作相关研究。我几乎花了五年时间写了一篇题为《诗的源起及其早期发展变化》的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发表,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源头就是讲“公平正义、扬善惩恶、民主礼仪、诚信友爱、积极进取、天人合一”。这就为当今的和谐社会构建找到了最直接最真切的历史依据。该文发表后,在全国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都作了转载介绍。我还将此文直接寄呈温家宝总理审读。在此基础上,我在2010年全国人代会山东代表团全团会议上作了题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的发言,又在《中国人大》2012年第7期发表了《完成五大建设,提升法制教育》的政治评论,得到了领导、代表以及广大群众的好评。

  
4、研究区域文化,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地方区域文化可以更好地引导地方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城市建设。2004年,我即在全国人代会山东团全团会议上作了《既要统筹区域经济,更要弘扬区域文化》的审议发言。2007年我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又向烟台市委市政府提出研究胶东文化,编纂《胶东通史》的计划并获立项。2009年该计划又被列为山东省文化建设重点项目。这一工程为国家策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支撑。

  
简短结语

  
我要感谢党的培养,感谢地方党委、人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推荐。十年来,我力求学-行-思-说-写相结合,努力使自己真正发挥好代表作用,为国家工作,为民族尽力,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只是在现代化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今后的路还更长,更艰苦。全国人大代表“任重而道远”,我还将一如既往地努力下去。


原文链接:http://www.sdrd.gov.cn/articles/ch06267/201309/5FB59841E2FD487D9B0BCC882506789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积极提出议案建议 当好人民利益的代言人 下一篇: 履职尽责 不辱使命 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