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是新形势下各级人大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江西省丰城市梅林镇人大不断创新代表工作方式方法,试行“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卡”制度,联系卡上面印有姓名、届别、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背面印有“关注民生、履职为民”八个大字。选民有什么建议意见、困难要求,都可通过这张卡直接向人大代表反映。凭借这张小小的卡片,石溪村村民陈乐义一个电话就解决了他反映多年的养老保险问题(详见《人民代表报》8月18日2版《小小卡片随身带》)。
据悉,梅林镇人大代表的代表联系选民卡由镇人大统一印制,由代表亲自送到选民手中。代表把联系卡时时放在身上,每送出一张,就是一次承诺,就是对代表角色的一次认知。这种时刻铭记的职责会促使代表主动联系选民,自觉承担起社会政治人角色。直选代表来自选区,寻找选民方向准确,直接有效。间接选举的代表或许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已脱离了原来的群体(如农民工变身为企业家),但那种情感的、精神的、经验的联系,会使这样的代表自觉地在原来的群体中寻找到自己的选民,以期获得他们的共鸣。2003年,当时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元成走进北京月坛公园劳务市场,只说了一句“我是全国人大代表,我曾经也是一名进城务工青年,大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建议,可以通过我向上反映”,人群一下子涌了过来,黑压压的一片。这表明代表与选民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一种相互寻找与呼应,缺少的只是一种媒介。只要不断创新代表联系选民方式方法,不断完善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代表就会更加自觉地寻找自己的选民,从而为自己寻找到更为广阔的履职基础。反之,如果代表与选民沟通的渠道不是公开、清楚、方便、可以预期的话,多元的利益诉求就难以通过正当、规范的渠道输入公共决策过程中,整个社会就难以在民主的基础上达到和谐。
卡片虽小,功效很大,从“人民群众与代表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一角度来看,联系卡的最大功效还是促进了代表本质的回归。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设计中,选民表达意愿最理想的方式应是直接向自己的代表传达诉求,由人大代表来代表自己表达和聚合利益。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选民与代表之间缺乏持久而强固的“委托——代理”关系。如今,选民随身带着这样一张卡片,时刻提醒选民选择代表来帮助自己解决困难,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就使得选民会越来越多地直接将诉求指向代表,“委托——代理”关系会因此渐进式稳固。人大代表在接到选民的合理利益诉求后,不论是会议期间发表审议意见、提出询问质询、提交议案,还是闭会期间持证视察、提出约见、提交建议,都符合人大的自身特点,合乎代表履职的法律要求,促进了代表本质的回归,有利于代表作用的凸显。而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制度化渠道得以解决,将会促使群众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寻找自己的代表,这无疑将增强他们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信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6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推进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平台和网络平台建设,明确联系的工作内容,完善联系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代表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的处理反馈机制”,为进一步拓宽和畅通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梅林镇人大顺势而为,丰富代表联系选民方式,除走访、接待来访、座谈、电子信箱等规定动作外,另辟蹊径,印制了代表联系选民卡,无疑“打开了一扇窗”。与网上征集议案、开通代表电子邮箱这些沟通方式相比,在一个镇的区域内,联系卡显然更为实用简捷。因为并不是每个代表都拥有电子邮箱,并不是每个选民都会发送电子邮件,但每一个代表都会有一张卡片,每一个选民都可以根据这张卡片的提示找到自己的“代言人”。只要小小卡片随身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不再抽象和遥远。梅林镇人大试行代表联系选民卡的实践表明,只有以创新的勇气开拓代表工作的新领域,寻找到代表与选民沟通更为有效、更为实用的方式,代表工作才可能有创新之举,获创新之利,得创新之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