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密切基层代表与群众联系、推动代表履职方面探索出一条以创建人大代表之家为抓手,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工作路径。
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在我区由来已久。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落实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推动人大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决策要求和张德江委员长关于“加强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工作部署,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把人大代表之家作为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的重要途径,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建设人大代表之家,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4年,我们在呼伦贝尔市召开了全区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现场会,全面交流总结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家的原则、目标和具体标准,同时还对年底开展全区100个优秀代表之家评选活动作出了安排。
在代表之家建设过程中,各盟市人大按照自治区的统一要求,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结合自己实际,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意见,按照有固定活动场所、有专项活动经费、有工作人员、有醒目标识、有完备办公设施、有健全规章制度、有丰富学习材料、有详实活动记录、有代表信息公示栏等标准建设人大代表之家。经过努力,目前,我区各旗县区和苏木乡镇、街道实现了人大代表之家全覆盖,已建立人大代表之家、代表工作室(站)2000多个,并逐步向嘎查村和社区延伸,在人大代表之家开展活动的代表达到了4万多名。进一步增强建家经费保障,各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人大代表之家的活动经费达到每年1至5万元,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地坚持因地制宜,把建家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方式及代表从事的专业、行业特点相结合,不拘一格建设人大代表之家。在抓好以农牧区为主的代表之家建设的同时,由此引申,把代表之家的触角又伸向了工厂、社区、林区,先后创建了草原、蒙古包、猎民、马背、农牧民等人大代表之家;教育界、流动人口、产业工人等人大代表之家和企业、个体私营协会等人大代表之家。这样的做法延伸了人大工作的手臂,拓展了人大工作领域,增强了基层人大工作的活力,也使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提高了在群众中的信任度。
实践证明,人大代表之家已经成为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加油站”、反映社情民意的“听诊器”、为民服务的“连心桥”、改进工作的“助推器”和化解矛盾的“减压阀”。
建设人大代表之家的目的在于为各级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联系人民群众搭建平台。如今,“家”的作用和优势表现在许多方面:一是把代表之家当成“课堂”,作为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学习培训之家。
二是把代表之家当成“窗口”,作为畅通民意的服务群众之家。人大代表之家不仅为代表收集民意、知情知政创造条件,更为代表履职搭建平台。赤峰市利用人大代表之家开展“代表接访日”、“代表活动日”、“代表访选民活动”和“代表进企业、进学校、进农家、进商铺活动”,全面推行代表与选民“结对子”,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巴彦淖尔市陕坝镇花园社区“人大代表之家”开通“12349”电话服务热线,受到群众的称赞。
三是把代表之家当成“平台”,作为代表发挥作用的履职之家。各盟市充分发挥选民和选举单位对代表的监督职能,利用代表之家这一平台,建立了代表履职档案,发放代表联系卡,组织开展代表述职活动。包头市固阳县开展直选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实现了直选代表任期内全部述职一次的目标。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铜川镇人大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抓手,组织人大代表在“家”讨论工程实施情况,对共性问题及时形成代表建议,推动工程有序开展。
四是把草原人大代表之家当成“哨所”,作为军民守望相助之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的“守望相助”的殷切希望,自治区把人大代表之家建在草原深处、建在边防线上、建在蒙古包里,建成“蒙古包哨所”。
通过近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全面推广建设“人大代表之家”,我们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和做法,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创建人大代表之家的根本保障。二是坚持代表主体地位是创建人大代表之家的根本要求。三是坚持服务群众是创建人大代表之家的根本目的。四是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乡镇苏木是创建人大代表之家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