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北京,春风浩荡,澎湃着昂扬的奋进力量。在亿万群众期待的目光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
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重托,走进人民大会堂,共襄盛会、共商国是,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这一刻,群众心声与顶层设计同频共振,人民情怀和家国蓝图交相映照,彰显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蓬勃生机与鲜明优势。
时间的巨笔在沧桑中书写传奇。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70年前,中南海怀仁堂,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内民主选举基础上产生的1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共同步入会场,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起来。一路走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中国人民通过这一制度,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不断翻山越岭、攻坚克难,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阔步前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领导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和艰辛探索建立起来的,也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巩固、完善、发展的。作为国家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维护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引领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新征程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履职尽责,扎实有效工作,实现了履职第一年良好开局。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完善宪法相关法律制度,出台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编制和实施立法规划,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对外关系法、粮食安全保障法等一批重要法律,启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加强经济金融、预算决算、国有资产、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领域监督,首次围绕同一主题对“一府两院”三个报告同时开展专题询问,着力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加强国家机关同人大代表联系、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每一部法律、每一次监督、每一项创新,与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同心同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活力。
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出发。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前景壮阔,任务艰巨。着眼关键之年,谋划关键之策。在不平凡的历史节点上,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备受瞩目。来自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的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参加会议审议,积极反映群众诉求,把来自田间地头、工厂社区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带到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百姓盼的”与“党和政府干的”高度契合,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写照。开好这次大会,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中央确定的战略部署上来,奋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全体代表将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履职尽责,胜利完成各项预定任务,把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成高举旗帜、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大会。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人民重托、无愧伟大时代,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法治保障。
(作者为《中国人大》杂志社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