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带来的建议就与医保医疗公共数据互通共享有关。
梁廷波代表
“以浙大一院为例,去年的门急诊量840多万人次,出院患者40多万,手术人次16万,每天B超检查部位上万个,核磁共振人次千余例,胃镜肠镜人次千余例……如何挖掘这些数据,让数据在医疗系统内部跑起来,为人民健康所用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梁廷波表示。
据介绍,去年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的国家数据资源库。医保和卫生健康部门拥有海量质量高、字段多、更新快、覆盖广的医疗健康公共数据要素资源,推进部门间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强化分析利用,对提升“三医”协同治理能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精准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目前医保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各自掌握的健康公共数据没有完全实现互通共享,医保部门、卫健部门、医疗机构等没有综合集成各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等,梁廷波建议建立健全“三医”协同数字治理机制。
他建议,围绕数据共享政策支撑、数据提供决策支撑、基于大数据开发智能应用等,由国家医保局、卫健委对数据共享进行研判分析,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公共数据共享清单目录,出台数据共享支持政策。搭建国家医保医疗公共数据互通共享平台,把有关医保支付结算清算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就医人群流数据及时反馈给卫健部门和医疗机构,加强医疗机构的精细化管理;适度向省、市、县卫健部门开放权限,允许一定范围内查阅、调用、对比、分析数据资源,支撑“三医”协同治理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梁廷波以浙大一院探索数据互通共享的经验举例:“浙大一院有4个院区,以往院区间信息不能很好互联互通,多年积累的临床数据沉淀在不同系统中,操作繁琐。2021年以来,医院将多院区核心数据汇聚到两朵‘专有云’,患者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可以多院区共享,医疗资源也在各院区灵活调度,提高使用效率,既缩短患者就医时间,也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现在,浙大一院的线上挂号率达到90%,大数据系统根据医生看诊速度,以人工智能推演出较精准的就诊时间,就诊时间的精准率在30分钟以内。”梁廷波表示,医疗健康数据如果能更快、更好地跑起来,医疗的精准度和患者获益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