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玉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残疾儿童康复费用纳入合医报销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医疗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商省民政厅、省残联,现就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长期以来,国家及省一直高度重视包括儿童在内的医疗康复和辅助配置工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完善救助制度和发展慈善事业等多元制度安排逐步进行保障。
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各级财政对居民医保参保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在对所有参保居民给予普惠性补助的基础上,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困难人群个人缴费部分给予更多补助,困难家庭的患者还得到了更多的帮助。二是医保待遇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已达到70%左右。在重点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费用的基础上,我省逐步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三是明确将部分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10年9月,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原卫生部、财政部、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卫农卫发〔2010〕80号)精神,将儿童脑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等9个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16年,为进一步提高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广大参保人员医疗康复保障水平,全面贯彻落实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23号)精神,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20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以上措施的实施,大大缓解了包括儿童在内的参保患者的经济负担,体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对儿童康复治疗保障的重视和支持。
二、完善康复救助政策
2018年10月,省人民政府出台《贵州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切实加强了对0—6岁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力度,并实现应救尽救,进一步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同时,加强我省残疾人福利保障工作,一是实现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以来的全省首次提标。2020年全省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从50元/人/月、40元/人/月分别提高到70元/人/月、50元/人/月。二是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效推进。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确定“福康工程”项目定点医疗机构37家,定点假肢矫形器配置机构2家。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在内的1061名残疾人配置1420台/件轮椅、拐杖、助行器、护理床等康复辅助器具,组织各定点医疗机构对108人进行术前适合性筛查。三是服务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2021年4月修订《贵州省民政伤残康复公益项目实施办法》,受益对象扩大到凡户籍在贵州省行政区域内的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患者、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等,经申报批准可获得民政伤残康复公益项目免费资助。拓展儿童福利机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依托“明天计划”项目,将服务对象从院内儿童向院外孤残儿童拓展,服务内容向“养育、医疗、康复、特教+社工服务”拓展,近三年累计向4700余名孤残儿童提供手术矫治、康复训练、健康体检。
三、落实国家部署要求,持续推进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应保尽保、保障基本,基本医疗保障依法覆盖全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在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中明确,医疗服务项目医保准入管理政策,地方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执行。由于我省经济欠发达,经济虽快速增长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考虑到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特别是居民的筹资水平较低,城乡居民医保目前人均筹资水平仅830元。因此,从现阶段医保制度整体发展状况、群众疾病治疗需求以及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来看,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还是立足于为群众提供基本疾病治疗保障,解决群众医疗负担。
目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条件的残疾儿童康复费用可以按医保政策规定予以报销,剩余费用只能通过财政专项投入、救助制度和慈善事业等渠道来解决。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研究做好残疾人康复治疗和辅助器具配置保障工作,在此过程中积极发挥基本医疗保险的作用,更好地为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广大参保人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