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工作 > 正文

甘洒余热为乡亲

发布时间:2021-08-17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人大网

  奉节县公平镇的群众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2014年8月31日,大暴雨席卷奉节县,最大降雨量达328.6mm。一时间,暴雨导致山洪暴发,洪水猛涨,山体滑坡,交通、通讯多处中断。

  奉节县人大代表吴应平家屋后有一堰塘,下面是30余亩稻田。眼看堰塘就要溃堤,吴应平冒着生命危险跳入其中,将管水的塞子一一拔出,保全了堰塘和成熟的水稻。

  因其事迹感人至深,吴应平2015年12月被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重庆市见义勇为模范”,并被奉节县委宣传部、精神文办、慈善会评为“奉节好人”。

  如今,吴应平已是古稀之年,仍牵挂着乡亲们,努力发挥余热,谱写了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组建春耕互助组

  吴应平所在的奉节县公平镇同心村,绝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家中土地全靠留守老人和妇女耕种。一到春耕时节,老人和妇女因体力和劳动技术等问题忙不过来,严重影响生产。

  针对这一情况,吴应平想出了一个点子——由相邻相近的农户自由结合组建“留守老人春耕互助组”,同时引导大家交流耕种技术,在农具使用上相互调剂,改变了春耕生产传统的单打独斗局面。

  近几年来,当地留守老人和妇女在吴应平的倡议下,尝到了“留守老人春耕互助组”的甜头,既节省了体力,又实现了劳动技术的互补,再也不会因缺劳力耽误农时,种出来的庄稼产量增长明显。

  “感谢吴代表为我们这些留守老人想的点子!农忙时节,他也常常来我们的田里帮助我们,真是我们身边的好人呀!”村民张孝泽说。

  守护“产业路”

  吴应平所在村有10来户人家属于偏远户,由于居住地离乡村公路还有一大段路程,遇到要卖农副产品以及购买农资时,只能靠肩挑背磨。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10来户村民自发出劳力修建了一条长约500米的通往乡村公路的便道,大家亲切地称这条路为“产业路”。

  这条路修通后,青壮年又外出务工去了,留下老人忙农活,没有时间管理道路。吴应平看在眼里,决定当好这条“产业路”的“守护神”。

  每逢下雨天,吴应平便披蓑衣戴斗笠、肩抗锄头,来到“产业路”疏通路边水沟,不让“产业路”被雨水冲毁。年复一年,只要“产业路”哪里出现了问题,他就主动前去修复。

  几年来,这条“产业路”一直保存完好,但凡路过这条路的人都被吴应平的执着而感动。

  孤寡老人贴心人

  一直以来,吴应平将照顾身边的孤寡老人视为自己的责任。

  同心村6社孤寡老人刘世东,去年春天突发高烧,卧床不起。吴应平见刘世东好几天没有露面了,感到很奇怪,便来到刘世东家看望。

  看到刘世东躺在床上,弄清楚事情原委后,吴应平立马和妻子一起将刘世东送到当地卫生室。医生诊治完刘世东后,对着吴应平长舒了一口气:“要是再来晚一步,高烧到肺部,恐怕就要危及生命了。”

  类似帮助孤寡老人的事情,对吴应平来说,已是习以为常。比如,邻社孤寡老人张美堂去年跌了一跤,不能下床,吴应平知道情况后,每天都去照料他,直到张美堂痊愈。

  为了让孤寡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一直以来,只要遇到传统节日,吴应平和妻子精心准备好饭菜,将孤寡老人接到家里来一起过节。

  他还常常来到老人们家里探望,与他们聊天、拉家常,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忘记了孤独。

  看着老人们的笑脸,吴应平感触地说:“我要坚持发挥余热,用心、用情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做一名人民称赞的好代表。”

  

  通讯员|唐安永

  编辑|朱苗 常畅


原文链接:http://www.ccpc.cq.cn/article?id=311152

上一篇: 打造产业示范园 带着村民奔富路 下一篇: 代表建议兑现 农户用电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