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申华 王怡潇)12月15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卫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介绍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安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传银在答记者问中介绍,《安阳市卫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5月1日正式颁行实施。安阳人大将积极推动《条例》贯彻落实。联合市委宣传部、司法局、普法办加大《条例》宣传贯彻力度,营造卫河协同保护良好氛围;督促市政府、司法部门加强与兄弟地市协同,及时制定与《条例》实施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开展联合执法;与兄弟市建立人大监督协作机制,适时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组织人大代表视察等活动,推动形成“立法协同、监督联动、重大事项共同推动”的协同治理良好格局,确保《条例》落地见效。在制订《安阳市卫河保护条例》过程中,以豫北五市的共识为基础,以解决安阳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核心,谋架构、定条款、建制度。
体现“共抓大保护,协同大治理”协同立法理念
突出区域协作,体现协同性。实现卫河安澜,既要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又要考虑水生态、水文化、水治理,树立“一盘棋”思想。《条例》规定,加强与协同地市、海委及其所属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系,加强生态保护和防洪减灾等方面的跨区域协作,建立健全规划衔接、信息共享、联保共治、应急联动的协同治理工作机制,体现“共抓大保护,协同大治理”的协同立法理念。
体现鲜明的安阳特色
突出安阳特色,体现差异化。安阳西高东低,河道平缓,卫河流域河南省共有9个蓄滞洪区,安阳境内就有6个,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八月上旬,自古就有“大雨大灾、暴雨重灾”的说法。正是基于安阳特有的地势地貌和气候水文特征,聚焦水灾害防治,针对卫河治理中存在的标准尺度不一、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防洪调度联动不够等问题,重点就基准生态流量、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蓄滞洪区的规划与安全建设,完善通信、预警、安全撤退道路、桥梁设施,共同建立卫河汛情险情通报机制、预报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汛期水库、河道、水闸等防洪枢纽工程联合调度等方面作出规定,体现出鲜明的安阳特色。
体现卫河治理与历史文化保护、文旅融合有机统一
突出文旅保护开发,体现融合性。针对卫河流域厚重的历史文化,在《条例》中要求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统筹水生态保护和文旅发展工作,对流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名城、名镇、名村和具有历史人文价值的民居、石刻等进行有效保护,鼓励各类资本开发卫河旅游,体现了卫河治理与历史文化保护、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机统一。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