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我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从报告中了解到,我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效推进。
我市与民族地区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不断深化。市民族宗教委会同市工商联组织实施“民营企业进边疆”活动,结合“万企兴万村”行动,动员企业2000余家,赴民族地区10余次,促成典型示范项目59个。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百行百业交流行”活动,2022年全市累计开展交流活动93场次,结对认亲469对。2022年来津参观考察、学习培训、技术交流的民族地区群众和基层干部职工5000余人次。2020年以来多次举办“石榴籽”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6万余个。
我市将中华文化符号融入校园建设、日常活动和课堂教学,连续举办13届全市中小学“感恩伟大祖国增进民族团结”演讲比赛,开展“传承民族文化共创美好未来”大学生民族文创设计大赛,举办京津冀甘黔湘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创意大联展。开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促进了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通、命运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