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法治 > 正文

我国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发布时间:2023-12-01 作者:佚名 来源:云南人大网

  近年来,我国不断织密扎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安全网。但是,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够健全,相关部门之间救助帮扶困难群众的信息共享不及时,一些地方对低保边缘等困难群众的救助不够全面,临时救助没有完全破除户籍限制等。这些问题影响了社会救助成效的发挥。

  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力度,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指出,《意见》从合理确定低收入人口范围、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等方面拟定具体政策举措,提出按照困难程度将低收入人口分层,按照救助内容提供相应的救助政策措施,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避免救助遗漏或重复救助,实现救助资源统筹衔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效率有效提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困难群众。

  

  科学预警

  近年来,民政部指导地方探索推进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已经归集了6600多万低收入人口的基本信息,大约占到全国总人口的4.7%。

  “这6600多万人主要包括低保对象近4000万人、特困人员460多万人,还有低保边缘家庭成员600多万人,纳入监测的防止返贫监测人口300多万人以及其他纳入监测范围的低收入人口1300多万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民政部门监测的低收入人口主要是生活遇到困难、需要救助帮扶的低收入人口。”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说。

  《意见》要求民政部牵头建设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在建成平台之后还要进一步拓展其功能应用,科学设置预警指标,为相关部门分层分类开展救助帮扶提供信息查询、需求推送等服务支持。

  刘喜堂表示,对相关预警信息要进行分类处置,比如发现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要及时尽快落实相关救助政策;发现低收入人口未纳入救助范围但是有可能符合救助条件的,民政部门要把这些信息分类推送给相关的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发现困难情形比较复杂,不是一个部门能解决的,要适时启动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用“一事一议”的办法集体研究处理;有可能发现低收入人口不再符合救助条件的,要核查有关情况,确实符合终止救助条件的,要及时终止。

  “建设并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是一项重要的机制创新,对于统筹衔接救助资源、有效提升救助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使认定对象更加精准、动态监测更加及时、预警信息更加科学,救助帮扶的政策也更有针对性。”刘喜堂说。

  

  应助尽助

  教育救助是专项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马嘉宾介绍说,这些年教育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困难学生群体公平接受教育。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面,着力实现“三个提高”。

  提高覆盖范围,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三个全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从而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提高精准水平,建立跨部门信息比对机制,将建档立卡、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孤儿、残疾等学生纳入资助范围,确保特殊困难学生得到资助。

  提高资助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要求,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各学段资助标准。据初步统计,2022年,全国累计资助金额达2922.73亿元,总计资助学生达1.61亿人次。

  在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方面,坚决守住“两个底线”。

  守住不辍学底线。定期开展学籍系统信息与人口库信息比对工作,每学期开学前后集中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找准学生辍学原因,加大帮扶救助力度,确保辍学学生找得到、劝得回、留得住。

  守住特殊群体特殊关爱底线。针对特殊群体中残疾学生就学保障问题,组织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将更多残疾儿童纳入特殊教育保障体系。

  马嘉宾表示,教育部将不断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加强协作,扎实做好教育救助工作。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水平。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特殊群体的入学保障水平。

  

  加强监管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宋其超介绍说,近年来,财政部门把社会救助作为基本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保投入。2018年至2022年,全国各级财政共安排基本生活救助和急难社会救助补助资金1077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了7325亿元,占比大约是68%。此外,各级财政还安排了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人员等专项救助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给予相应的专项社会救助。

  提水平。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指导地方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和实际救助水平。2018年至2022年,全国农村低保人均实际补助水平由每月227元提高到345元,城市低保人均实际补助水平由每月402元提高到545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1%和7.9%。

  严监管。2022年,针对审计等发现的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会同民政部在全面深入开展审计整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今年,再次将社会救助资金纳入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行动范围,保持常态化的严监管态势。

  宋其超表示,财政部门将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保障资金需求。困难群众救助属于中央与地方共同的财政事权,财政部门将合理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支出责任,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好基本生活救助、急难社会救助和专项社会救助的资金需求,确保各项救助政策落地落实。

  提升救助效能。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配合同级民政等部门,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分层分类细化每一项救助政策的救助条件、标准和范围,确保救助对象精准、标准合理、水平适度。

  确保资金安全。加强财会监督,严格规范救助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使用和评价,对救助资金实行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严肃整治骗取套取、挤占挪用救助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资金安全。(蒲晓磊)


原文链接:http://www.ynrd.gov.cn/html/2023/fazhixuanchuan_1128/250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12月1日起施行!事关洱海保护,快来了解这部新修订条例 下一篇: 多部网络微短剧因违规被下架 专家建议立法加强监管 激浊扬清鼓励创作优秀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