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如不引起重视,将会慢慢流失。”一直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全国人大代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碧溪乡凤仙村村民、云南省非遗项目“彝族打歌”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鲁丽华表示,“彝族跳菜”“彝族打歌”等都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踩着音乐节拍,载歌载舞地把地道美食以看似惊险而又平稳的杂技方式从厨房上到餐桌……“彝族跳菜”作为一种融舞蹈、音乐、饮食为一体的礼节性舞蹈,是极富当地民族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南涧县,“彝族跳菜”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从小听着彝族歌声长大,渐渐喜欢上了唱歌跳舞。”鲁丽华说,在长辈的熏陶下,她开始潜心钻研“彝族打歌”“彝族跳菜”等非遗文化。在昆明工作期间,还学习了多个民族的歌舞文化。
2011年,在南涧县有关部门动员下,鲁丽华决定回到家乡,加入当地跳菜艺术团,做起了非遗传承保护和基层文艺工作,这一坚持就是12年。
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鲁丽华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作为非遗传承人,鲁丽华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年轻人关注非遗文化,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往大城市,‘彝族跳菜’这种古老淳朴的民族舞蹈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鲁丽华说,成为全国人大代表,能够呼吁更多的力量来共同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这些年,鲁丽华一直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到村里进行跳菜彝族传统歌舞展演传承,把彝族跳菜和彝族山歌、打歌传授给基层文艺工作者、爱好者,带动更多人加入到非遗传承队伍中。同时,化身“普法宣传员”“税收宣传形象大使”等,以“反诈+非遗”“税务+非遗”的新型宣传模式,带动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
目前,南涧的文艺队伍发展壮大到300多支,跳菜队伍达到200多支,队伍里面最年轻的仅20多岁。鲁丽华介绍,在政府的帮助下,南涧县跳菜艺术团成立了演艺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演员收入,实现良性发展。除了县级艺术团,南涧县民间还有大大小小数百支自发组建的跳菜团队,通过承接婚宴、寿宴、周岁宴等喜宴演出,餐厅、农家乐、景区表演以及司仪、主持等业务,每年创收约3000万元。
鲁丽华表示,文艺队伍在保护和传承非遗、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能为大家带来收入。接下来,如何开拓演艺市场、开发文创产品、推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是她下一步的履职方向。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鲁丽华带着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及加大民族文化发展支持等建议参会,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为一名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鲁丽华表示,今后将不遗余力地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声,做民族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以文化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彭美娟 张丽君(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