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首提公园城市理念,特别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其后,成都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作为了城市发展的主线,经过3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什么是公园城市?怎么建设公园城市?7月26日,《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提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查批准,让我们从这部条例出台的背景和特色亮点中找寻一些答案吧。
条例的出台背景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这既是对高质量推动天府新区建设的殷切希望,也是对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重大要求。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2020年4月,省委书记彭清华在成都市调研时强调,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成都发展新的战略定位,要当好“试验田”走出新路子,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其间,成都市委作出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形成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并出台了相关决定,对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推动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高标准建设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地方性法规,对公园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进行总结、提升、固化,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规范、保障作用,进一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应运而生。
条例的特色亮点
在充分征求市级相关部门、区(市)县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政协立法协商专家、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咨询专家和社会公众等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在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和省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的指导帮助下,《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数易其稿、不断完善,历时2年半正式出台,特色亮点频现。
“破题”公园城市基本定义
充分吸收公园城市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经验,将公园城市的基本定义首次在法规中予以明确,即是指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开辟未来城市发展新境界、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和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擘画”公园城市总体形态
明确公园城市建设应当夯实生态本底、优化空间格局、强化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宜居、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的公园城市总体形态。第二章重点规范生态本底,以自然保护地、生态廊道、天府绿道、湿地水系等为保护重点,以全域增绿、增花添彩、严格管绿等为主要手段,明确严格实施生态管控,加强生态修复,推进环境治理的目标和要求。第三章重点规范空间格局,从城市总体空间结构优化、公园城市规划编制、新型城镇空间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空间风貌塑造、公园场景营造等方面,明确打造全域公园城市空间格局的原则及路径。第四章重点规范以人为本,从产业功能区建设、人才引进、城市有机更新、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城市文化传承交流等方面,围绕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汇聚”公园城市内生动力
明确公园城市建设应当坚持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促进价值转化,激发绿色低碳环保的公园城市内生动力。第五章围绕产业发展变革,明确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引导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建设绿色产业体系、鼓励绿色技术创新,推动城市发展向绿色化转型。第六章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通过塑造低碳理念、建立碳普惠机制、营造低碳社区、推广绿色建筑、培育低碳消费、引导低碳出行,推动城市生活向低碳化转变。第七章围绕生态价值呈现,明确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原则,在构建资金综合平衡机制、培育新消费模式等方面作出规定,推动实现城市生态价值转化。
“优化”公园城市发展环境
明确公园城市建设应当强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级,营造安全稳定可持续的公园城市发展环境。第八章突出安全韧性这个城市发展新特质,对城市智慧治理、规划建设安全、运行安全、风险防控、公共卫生、网络安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等予以规范,推动建设智慧安全韧性的公园城市。第九章突出新发展理念这个城市发展新引领,明确建设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要求,力争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以创新驱动增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协调先行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位势,以绿色引领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本底,以开放赋能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枢纽能级,以共享共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幸福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