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基层人大在接受调查研究时应避免的八种“姿式”

发布时间:2023-08-14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人大网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后,各地各种有关如何开展调查研究的探讨可谓是“铺天盖地”,交流提供的方式方法也确实管用可行,提升了调查研究的质效。但大家却忽略了在调查研究中被调查研究者的问题,即大家在接受调查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基层人大位处人大工作的最前缘,更了解基层群众的所需所盼,在开展调查研究时,他们是调研的主体,在接受调查研究时,他们是调研的客体。那么,基层人大在接受调查研究时应该避免什么呢?

  一、按“标准答案”,“迎合式”接受调查研究

  上级在前往基层调研时,一般都会印发一个调研提纲,把调研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写在上面,有的基层人大代表为“迎合”调研提纲的要求,发言前揣摩上级调研的意图及其想要得到的结果,在发言时为了“不跑题”,发言的内容“目的性”极强,以“迎合”上级调研的目的、内容为发言目标,缺少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最终与上级调研需要的结果保持了一致。

  二、遮“己之所短”,“掩盖式”接受调查研究

  上级在深入基层调研时,为了调研的方便,一般会与当地的工作机构联系,被调研对象在谈话中为了“不暴露”工作中的问题或政府及其部门的问题,“不敢说、不愿说、不多说”的情况较多,美其名曰为当地政府“打掩护”,不把当地的“短板”暴露在“外人”面前,以期通过上级的调研提高当地的“美誉度”,甚至还以为能“营造”出“良好”的政务环境和“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夸“自身成绩”,“表功式”接受调查研究

  有的人大代表本身就是一些部门(单位)负责人,在谈及调研主题或介绍工作情况时,很多人会“表功式”地发言,说自己这也干得好、那也做得对,总之就是“成绩突出、功劳很大”。为让成绩更突出,甚至不惜提供“虚假”数据,更有甚者搞起了“浮夸风”,让调研人员难以了解到基层或调研课题的真实情况及问题,如此获得的信息也将是“赞歌”一片、“形势”大好,没有达到调查研究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目的。当然,如果真的做得很好,其好的做法也值得推广,如果是真“浮夸”,对整个国家和社会危害极大。

  四、抒“个人好恶”,“偏见式”接受调查研究

  某些接受调查研究的人因对某个部门(单位)或某件事了解不多、认识不够,甚至因某次办事“受阻”,而产生了对某个部门(单位)的“偏见”,并以其“受阻”的某件事为例,以偏概全,“诋毁”别人的成绩。也有因对某个部门(单位)的人员较熟悉,有“感情”,而对某个部门(单位)及其所承担的工作产生“一切皆好”的“偏见”。还有因接受调查研究者与部门(单位)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接受调研者提供的信息呈现出“偏见”。

  五、言“四海皆准”,“敷衍式”接受调查研究

  有的在接受调研时,既不“掩盖问题”,也不“夸大成绩”,所有的发言也能紧扣主题,在谈及成绩时经常会说“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宣传到位”“培训深入”“措施具体”“监管有力”“奖惩逗硬”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绩表述,在谈问题时总说“政策不力”“人才不足”“经费缺乏”“物资短缺”等大家都有而无法解决的“通病”。发言“平平淡淡”“不温不火”,表表皮皮地谈点“小问题”“小意见”,不下“深水”,不触及“灵魂”,给调研者提供的成绩“不大不小”、提及的问题“不痛不痒”、提出的建议“不深不浅”,成绩、问题、建议都说了,也像真实的,但就是对自身的与他人不同的问题、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只字不提”,对调研者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更无法给调研者提供更为开阔的思路。

  六、觅“非己原因”,“推责式”接受调查研究

  在找问题时,很多接受调研者总会避而不谈自己的原因,特别是自己主观上的原因,更多的是找“客观”原因,他人造成的“阻碍”,提出的解决办法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出路,而是说政策支持不到位,部门执行不给力,人员配合不默契,物质准备不充分……凡此种种,问题的原因总在“他人”身上,解决问题的出路永远在“别人”身上。

  七、逐“小我之利”,“顾己式”接受调查研究

  接受调研的人在谈及所有的人、事和问题时,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从有利于自己“发展”出发,“脑袋”受制于“屁股”,想的不是群众,夸的不是别人,谈的尽是自己,意见建议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利弊,对己有利则提,对己不利则不提,甚至一些有背政策法律的、只要对自己有利的意见建议都能“厚着脸皮”提出来,把“趋利避害”完全用在了个人身上,利己主义思想严重,容易把调研带偏。

  八、施“移花接木”,“借题式”接受调查研究

  有的接受调研者,通过在网上查资料,未经走访了解,把其他地方的问题说成是本地的问题,把其他人可能出现的问题变成本地人员的问题,问题可能看起“很深刻”、道理“很明晰”,但却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直接影响调研结果,对党委决策提供了错误信息,有可能让党委出台的政策偏离实际而“放空炮”,让本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原封不动”。

  综上所述,基层人大无论是在基层开展调研,还是在接受调研时,既要有甄别别人用这八种“姿式”应付调研的能力,自己也要避免以这八种“姿式”接受调研。


原文链接:http://www.scspc.gov.cn/gdll/202308/t20230814_4472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