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东三环路外侧航天立交桥的不远处,有一个特别的社区:这里既有农民自建小区、市场,又有几大商业楼盘,还有大大小小上百家企业。这里的热闹与繁华吸引着人们。
这里便是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街道东洪社区。
这是龙泉驿区的明星社区:2022年该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40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88万元,集体资产积累达到3.72亿元。全年兑付居民和股民各项福利、红利1200余万元。社区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绿色社区”,成都市抓党建促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单位,2017年上榜四川集体经济十强村(社区)。
一个由传统农业村庄蝶变而来的新型城市社区、全省集体经济排头兵,离不开土生土长的龙泉驿区人大代表、大面街道东洪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曾孝贵三十余年的艰辛探索和引领。
打造一个样本:把村当企业来经营
东洪社区是2005年由三桥村改为社区的。今年58岁的曾孝贵是东洪社区9组居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三桥村便开始了集体经济的探索,村上先后办起了砖厂、玻璃厂、汽车修配厂、预制板厂等,由于经营不善,欠下了70多万元的债务。到了九十年代末,三桥村集体人均负债达到了2000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孝贵靠种植花卉,日子已经过得很滋润。“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心气足!”1990年,曾孝贵进入了三桥村班子,先后当村委会副主任、主任,1999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2000 年 2月,曾孝贵把村“两委”新班子成员拉到青城山开了闭门会议。最终,会上统一思想、坚定决心:强健党组织堡垒,趟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致富路。曾孝贵在会上提出了用企业化思路来经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理念。
会后头一件事,便是成立村级公司。曾孝贵带领村干部东拼西凑,筹集到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创办成都富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当年就启动了第一个项目,用村集体闲置的斜坡地修房子,作为集体产权对外招租收取租金,赚到了村集体的第一桶金——800余万元的纯收入。
在曾孝贵的带领下,村“两委”把村当作企业来经营,把资源当作资本来运作。2002年初,富桥公司新建的97个铺面更是曾孝贵运作资本的神来之笔。在大多数党员、干部主张出售铺面的情况下,曾孝贵从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说服大家决定铺面全部对外招租,结果当年收取铺面租金30多万元。随着川师大1.8万名师生的陆续入驻,周边的铺面空前兴旺。2005年富桥公司铺面年租金收入达到了40多万元。
曾孝贵善长资本运作和管理,这让成都某公司非常看重,曾经提出以高额报酬聘请他。他没有丝毫迟疑就一口回绝了。他说:“我是土生土长的三桥人,对三桥有感情,同时我是支部书记,我不能丢下大家一个人去发财”。
实现了资金的原始积累后,三桥村集体经济立足本地进入了“滚雪球”式发展。川师大东校区的建成让三桥村人气暴增,看到商机,社区“两委”讨论决定趁机打造夜市、小吃街;适逢成都市推出三环路以内市场关闭规划,大量商家寻找一个新的市场,社区筹划将闲置的土地盘活,修建农贸市场和二手市场。依靠房屋租赁、物业管理等,到2006年集体年收入达到 800 万元。
探索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途径需要更多的资金撬动,同时也为居民监督社区集体资金的运行,2009年,社区成立了投资公司,注资1000万元,成为我省第一个由社区成立的投资公司。其中,集体占股40%,其余的量化为1500元/股,由社员自愿投资入股。
社员以股份的形式掌握了夜市、农贸市场、二手市场等资源,集体经济成员头三年分红 10%,第四年涨到20%,第五年达到30%,2018年公司分红高达200%。
2017年,东洪社区的集体经济发展开启走出社区本土之路,先后投资2000万元收购龙泉驿经开区厂房、投资近5000万元合资修建幼儿园(社区公司占40%);放眼全省,依托国有平台公司参与地方建设项目。同时,社区推进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2019年,东洪社区完成增资扩股确权,确定集体经济成员为4821名,将时限锁定为 30 年不变更。2020年,成立了东洪社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并完成了登记赋码。至此,“两公司+一商会+一联合社”的经济发展模式确立,实现政经分离、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并将集体经济主导权牢牢掌握在集体自己手中。
弘扬一种精神:聚力造福全体居民
曾孝贵带领社区发展集体经济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形成的“东洪经验”,赢得了居民们比金杯银杯还弥足珍贵的口碑和信任。如今,社区集体经济成员每人每年不仅能领到800元的固定分红,还有入股分红,人均实现股权收益5000元。
东洪社区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和班子建设。曾孝贵提出两委成员“当干部就不能率先个人致富”,制定干部队伍“讲政治、懂经营、会管理、善服务、清廉洁”的十五字标准要求。
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在管理机制上,曾孝贵带领社区建立了严格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公开机制,成员严于律己,切实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不搞第二职业、不多占股份,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有了集体经济作后盾,东洪社区变化日新月异。2003年起,社区每年投入20-30万元的为民办实事资金,每年坚持慰问所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奖励在校的莘莘学子;出资100余万元修建的东洪社区文化广场,为居民提供了公共活动空间;投入220万元解决了小区居民的吃水难、出行难等问题。
20余年来,东洪社区管理人口从0.4万人增加到如今的4万多人,曾孝贵从不以多年的老先进自居,牢记“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成果与民共享”的初心使命,积极思考着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后新东洪的未来,让改革发展的红利惠及社区更多居民。
站在村史陈列室,曾孝贵一字一字地向记者读起“三桥精神”: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无私奉献,永争第一。 他告诉记者,要一代代传承发扬好“三桥精神”,发展好集体经济,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履行一个职务:为民发好声代好言
曾孝贵先后获得了“成都市劳动模范”“我心目中的社区好书记”“成都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龙泉驿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个荣誉称号,从2001年起连续五届当选为龙泉驿区人大代表,也当过省第十届人大代表。
作为人大代表,曾孝贵感到自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他经常深入到社区所办的文化广场、市场、商铺和居民家中,以及临近的社区、企业走访,倾听民声,收集民意。近10年来,因为“东进”、成都大运会、城市有机更新等发展契机,社区有上千户居民被拆迁安置到其他地方。2014年,东洪社区一些居民拟被安置到较远的玉石、洪柳社区,工作和生活极不方便。居民纷纷向曾孝贵反映,要求安置到较近的地方。曾孝贵实地调研后认为居民的诉求合理,便向区上有关部门作了反映,同时在区人代会上提交关于合理安置东洪社区拆迁安置户的建议,最终被采纳。居民被安置到距离社区1公里远、紧邻三环路的小区。
在拆迁安置中,很多住户多次向曾孝贵反映过渡安置费标准过低的问题。他走访调研后认为,之前区政府确定的过渡安置费标准过低,给拆迁户在安置过渡期的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加重其负担,应适当提高标准。为此他连续几年在区人代会上提出关于提高拆迁居民过渡安置费标准的建议,最终在2020年得到落实,过渡安置费标准上调超过60%。
履行区人大代表职务的22年间,曾孝贵提出的代表建议近50件,充分反映了广大居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