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立法工作 > 正文

为何小小蚯蚓会出现在河南省委一号文件中?

发布时间:2023-04-14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宋向乐)近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作出部署。记者注意到,实施意见在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中提到,严厉打击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据悉,这是蚯蚓首次出现在河南省委一号文件中。为何电捕蚯蚓会成为耕地“不可承受之痛”?来一起寻找答案——

  科普|蚯蚓是土壤质量是否健康的“晴雨表”

  土壤是农业之本,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蝶变离不开对优质土壤的保护。而大量蚯蚓被电捕,则将带来严重后果。事实上,在2月13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正常情况下,疏松肥沃的旱地土壤中会有较多的蚯蚓,所以蚯蚓本身也是土壤质量好坏很重要的一个生物指标。有数据显示,林地、果园因蚯蚓的作用,形成的土块团粒达170吨/公顷,且氮素可增125公斤。

  

  “蚯蚓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别看它体型瘦小细长,对土壤的作用却非常大。”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博士李超说,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环境,凭借其“钻洞”本领,能给土壤“疏筋松骨”,提高土壤储水保肥和通风透气能力,防止板结。

  同时,当植物凋落物掉落于土壤表面时,会成为被蚯蚓啃食的“大餐”。

  “这可比植物残体自行分解的速度快得多,分解后的植物残体转化为蚯蚓粪便,可直接作为植物生长的肥料。”李超说,一块土地的蚯蚓数量多少是土壤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蚯蚓数量越多,说明土壤越肥沃、越健康。

  “只有地里存在蚯蚓,这块地才能活起来,没有蚯蚓的土壤,就是一块死的土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教授孙振钧认为,蚯蚓的有和无,是判断土壤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指标也将成为能否建设成真正的高标准、高质量农田的衡量标准。

  立法|《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

  土壤是生命之基、万物之母,土壤健康问题关乎百姓能否“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近年来,无论是耕地还是建设用地,人们对“脚下的环境”越来越关注。

  2021年5月28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我省在净土工程、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结合我省实际,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条例》,细化了相关制度,固化了成熟经验,进一步加大了依法治土力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这部法律也被业内称为“最强”土壤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后,河南省人大迅速启动立法程序,在上位法基础上,根据河南实际,着重考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一些突出问题作出细化规定。河南地形多样,土壤类型多元,如何加强农用地保护,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是条例制定的主要初衷。

  为让大家“吃得放心”,条例草案对农用地进行分类管理,将其划分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并根据土壤环境变化情况,定期对各类别土地信息进行更新。

  条例草案规定,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不得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对有污染风险的农用地块,规定相关部门应当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查明土壤污染来源、污染因子、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对需要实施修复的地块,条例草案规定土壤污染责任人应当编制修复方案,报备并实施,修复完成后还要进行评估。

  行动|七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蚯蚓有了“保护伞”

  针对电捕野生蚯蚓的行为,2022年7月,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林草局、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公安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野生蚯蚓保护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通知》,部署各地核实整治在农田、森林、湿地、草原及自然保护地等区域电捕野生蚯蚓,以及非法收购、加工野生蚯蚓问题。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依据职责加强监管,整治非法捕杀、收购、加工野生蚯蚓乱象。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有关线索以及当地相关规定,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商品交易市场等交易场所监管,及时下架处理野生蚯蚓捕杀产品设备,净化网络市场环境。

  一个很显著的变化发生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受相关利益的驱动,近年网上出现了多种购买“电蚯蚓机”的渠道。不少人开始做起了捕捉贩卖蚯蚓的生意,从南方的广东省到北方山东、河北等省份都有电捕野生蚯蚓从业者活跃在城镇、乡村。

  随着一号文件的发布,大河网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电蚯蚓”、“地龙仪器”等关键词发现,已经无法搜索到相关设备。

  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通过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强蚯蚓等土壤生物保护,进一步明确打击滥捕野生蚯蚓等野生动物的适用依据及法律责任。

  前景|由人工养殖代替电捕,或将“蚓”出一条生态循环产业链

  “电捕蚯蚓”出现在省委一号文件,表明河南已高度重视土壤生物多样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既然蚯蚓有广阔的药用市场,那么用人工养殖蚯蚓来代替电捕蚯蚓是否可行?

  “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有些地方开始兴起人工饲养蚯蚓,但因市场需求大,人工饲养还不能满足市场对蚯蚓的需求。”李超认为,未来国家以及相关省份会进一步加强野生蚯蚓的保护力度,蚯蚓饲养规模将会大幅扩大,“蚓”出一条生态循环产业链。

  而在实践中,河南沁阳王庄村已经给出了答案。

  2021年沁阳怀庆街道盘活闲置土地,打造以蚯蚓养殖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2021年10月,在经历了7月洪水和8月疫情的洗礼后,蚯蚓养殖基地一期6座大棚陆续建成。10月4日,第一批“太平2号”蚯蚓种苗成功引进。同年11月,一期10座大棚全部建成投产。

  2022年,蚯蚓基地开始出货。预计10座大棚年收入可达100万元左右,为王庄村增加集体经济6万元左右,基本实现“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村繁荣”的幸福路。

  编辑:谢岚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3/04-14/1565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我省五年立法规划和今年立法计划“出炉” 下一篇: 省科技进步条例(修订草案)立法工作“双组长”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