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蒋家柏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脱贫核心指标和底线任务来抓,以打赢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为突破口,统筹资源、精准施策,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2016—2019年,全区累计实现4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5%下降到0.6%,同时实现4719个贫困村出列和46个贫困县摘帽。在2016-2019年国家组织开展的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我区连续4年获得综合评价“好”等次,得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累计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20.8亿元。截至目前,全区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已基本解决,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全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实现情况
(一)收入快速增长。通过产业、就业扶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内生动力,我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底的2773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10600元,翻了2番,吃不愁、穿不愁已经实现。
(二)教育扶贫行动深入推进。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落实“双线四包”控辍保学机制,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动态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辍学信息。截至2020年6月底,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无失学辍学。
(三)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实现了县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乡(镇)有标准化卫生院、村有标准化卫生室目标,健康扶贫“198”政策有效落实,贫困群众医疗负担明显减轻。截至2020年6月底,全区因病致贫户减少至2.14万户,较2015年底减少94%。
(四)住房安全工作保障有力。2016年至2019年,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资金107.8亿元,对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45.9万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2020年广西新增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21286户,截至6月28日,已全部竣工、完成验收并搬家入住。完成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
(五)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61.85亿元,受益总人口803.2万人,同步解决了15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20年683个饮水安全战役扫尾工程、排查问题整改工程已全部完成,2019年底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8%,比2015年提高了12.3个百分点。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工作,鹿心社书记、陈武主席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工作,陈武主席还于2019年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审定《打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实施方案》。自治区有关副主席结合各自工作职责抓好分管领域“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工作,极大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地各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一是成立作战机构。自治区党委、政府成立脱贫攻坚“四大战役”总指挥部,由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任总指挥长,自治区政府分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工作的副主席担任副总指挥长并分别兼任各战役指挥部指挥长,高位推进工作。总指挥部和各战役指挥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具体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加强工作调度。定期召开全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工作会议,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力度,部署推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工作。各战役指挥部建立定期调度制度,研究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具体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监督责任、政策及工作落实。三是强化监督考核。2019年自治区新增2个脱贫攻坚督查组共4个脱贫攻坚督查组,每周不打招呼、不设路线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开展督查暗访,重点督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把“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作为县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最重要的指标,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各地进一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抓好工作落实。
(二)狠抓产业就业保增收。坚持把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强化扶持。一是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五场硬仗”之一,每年都召开1次以上现场会部署推进。集中力量发展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规模化、市场化、组织化发展,该做法被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之一。既发展“短平快”的产业,又大力发展油茶、中药材等长线产业,目前全区油茶种植总面积达770万亩,成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20年6月底,全区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了116.43万户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覆盖率达95.18%。二是开展就业扶贫专项行动。落实优惠政策,加强技能培训,通过组织劳务输出、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返乡创业带动等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其中,累计帮助贫困人口赴粤转移就业超过100万人次,实现贫困劳动力在广东稳定就业40万人以上。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时出台鼓励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政策,对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每人每月发放不低于200元的稳岗补贴,赴区外务工的发放交通补助。按照“跨省就业一批、企业或扶贫车间吸纳一批、村级公益岗位安置一批、扶贫项目安排一批”的思路,采取“点对点、一站式”、送岗上门等方式,多渠道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截至2020年6月底,我区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256.89万人,比去年外出务工总数多12万人。针对受疫情影响返乡回流人员,积极对接本地扶贫车间、企业,精准推荐就业;对有发展产业条件的,鼓励发展产业,落实产业奖补政策;对有创业意愿的,鼓励自主创业,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无法外出务工就业的,根据需要安排非固定性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等,确保其家庭能稳定脱贫。截至目前,返乡回流贫困劳动力已有8998人实现再就业,5783人在家中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等。三是强化综合性保障兜底。持续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活动,加大排查力度,畅通低保申请、监督渠道,着力解决“脱保”“漏保”问题。多次召开会议,有序推进低保对象与扶贫对象双向衔接,实现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衔接。截至目前,全区196.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和特困救助范围,占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31%;剩余未脱贫的24.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已有22.94万人纳入低保和特困救助范围。四是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出台精准防贫实施办法,开展精准防贫集中排查行动。截至2020年6月底,全区排查出脱贫监测户2.53万户10.26万人、边缘户3.95万户14.49万人,全部纳入系统监测,并落实产业、就业、综合性保障等帮扶措施。
(三)打好义务教育保障战役。通过狠抓控辍保学、学校建设、学生资助、教师配备等工作,确保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上得起学。一是开展控辍保学攻坚行动。压紧压实“双线四包”责任,指导各地建立完善政府线、教育线“一对一、人盯人”“劝返责任包干”工作制度,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劝返动员工作。强化司法控辍和联防联控,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保障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控辍保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控辍保学工作营造法治氛围。二是加强义务教育设施建设和教师配备。深入推进“全面改薄”工程,新建乡镇及村屯学校,完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配套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截至2020年6月底,4406所义务教育有保障学校已完工4314所,完工率98%,剩余学校将于8月底前全部完工。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小学全科定向培养计划以及双选会、人才引进、优秀退休教师支教计划等方式,不断壮大乡村教师队伍,2015年以来累计补充义务教育教师6.94万名。三是完善教育资助政策。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资助政策,截至2020年6月底,累计下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金92.08亿元,资助学生941.78万人次,切实降低贫困学生经济负担。投入营养膳食补助资金73.62亿元,惠及学生1017.34万人次,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
(四)打好基本医疗保障战役。通过落实“198”政策、加强硬件建设、完善服务机制、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确保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一是全面落实“198”政策。加快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二次报销、医疗救助、政府兜底”五重保障功能,有效解决贫困户因病致贫返贫、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出台差异化参保补助政策,有效减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经济负担。二是完善医疗服务机制。推动全区贫困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医疗救助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互联互通,实现贫困人员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就医享受“一站式”结算服务。全面实行门诊特殊慢性病“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多渠道落实村卫生室就医结算政策,5379个贫困村均具有就医结算功能,为群众在家门口就医提供便利。三是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农村贫困地区订单定向培养、“乡聘村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基层待遇等方式壮大基层医疗队伍,2016年以来共招收培养2160名本科生、2400名大专(高职)生、5183名中职医学生,逐步填补各地乡村医生空缺。
(五)打好住房安全保障战役。紧紧盯住“贫困户不住危房”的底线,加快危房改造进度。一是组织开展住房安全情况摸底排查。对全区15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情况和住房安全鉴定结果实地核实,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档案。二是加快危房改造进度。围绕2020年6月危房改造项目全面竣工的目标任务,组织编制“一户一策”改造方案,创新统建代建做法,实行每旬调度、每旬通报制度,抢抓工期加快项目建设。截至2020年6月底,2020年计划实施的1.3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完成7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万人,入住率达100%。通过产业园区企业、扶贫车间、后续扶持产业项目等吸纳搬迁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截至6月底,广西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6.38万户中,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并已实现就业的搬迁家庭有15.88万户,实现了每户有1人以上就业;有4.22万户通过扶持发展产业项目和其它副业解决他们的稳定收入问题;没有劳动力的家庭有0.21万户,通过社会兜底保障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
(六)打好饮水安全战役。一是推进饮水安全项目建设。2018年以来,我区先后开展大石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大会战和饮水安全歼灭战,大石山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总体达到85.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二是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的实施意见》《广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各地落实“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健全完善县级农村供水应急预案,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进一步加强。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基本解决,但是对照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巩固脱贫成果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
(一)“两不愁三保障”水平有待提高。虽然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学生无辍学失学,但由于部分农村学校基础条件较差,农村教师补充进展较慢,教师招不进、留不住问题仍然存在,学校教学质量不高,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存在辍学隐患。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人才短缺,乡村医生引人难、留人难问题突出,同时村卫生室功能不够完善。个别地方危房拆旧进度较慢,存在“老人住危房、年轻人住新房”“建新房、住危房”等现象。部分地区受干旱影响水源不稳定,存在季节性缺水隐患,少数已建成的饮水安全工程后续维护管理不够到位,难以长期有效发挥作用。
(二)贫困人口稳定就业仍需加强。受疫情影响,区内外工厂企业受到冲击,部分工厂企业减产减员、降低薪酬,导致部分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减少甚至失业。截至2020年6月底,累计有18986人返乡回流(其中区外务工回流11444人,占比60.28%)。尽管通过就业扶贫车间、扶贫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方式安置解决,但实现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增收仍需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
(三)陆生野生动物禁食令对部分贫困养殖户造成影响。我区共有79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全国人大发布野生动物禁食令后,我区制定出台了《广西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处置指导意见》,落实“一户一案”处置应对措施。截至2020年7月9日,已有5493户转产转型新的产业、2618户落实就业帮扶措施、1339户纳入临时救助或低保兜底范围。但转产需要一定时间,收入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四)洪涝灾害增加返贫致贫风险。今年5月底以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我区柳州、桂林、百色、贺州、河池等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2238万名贫困人口受灾,部分产业受损甚至绝收,少数贫困群众房屋受损,因灾造成55人产生返贫致贫风险。同时,部分贫困地区村屯道路、饮水工程损毁,对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五)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产业发展“小、散、弱”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少、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量大、任务重,要实现搬迁贫困人口稳定就业,还需下功夫。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攻坚态势,巩固脱贫成果,狠抓工作落实,及时查漏补缺,全面彻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力争9月底前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达到脱贫摘帽条件,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进一步抓好挂牌督战。在保持督战力度的基础上,督促指导8个县特别是4个极度贫困县、48个村作战,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帮扶政策,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攻克深度极度贫困堡垒,确保8个县、48个村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持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向有需求的贫困户、边缘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年内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力争达到100亿元。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建设30—50个供粤供深农产品基地,积极动员广东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与我区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快全产业链发展步伐,建设一批田头冷藏、县级分拣、清洗包装等项目,推动扶贫产业“接二连三”发展。
(三)突出抓好就业稳岗工作。围绕“促外出、稳岗位、拓当地、兜底线”的工作思路,动态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落实贫困人口稳岗政策和经营主体带动就业奖补政策,加强粤桂劳务协作对接,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岗位。用好以工代赈、公益性岗位等政策,落实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政策,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帮助返乡贫困劳动力再就业。
(四)全面开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查缺补漏。进一步压实压紧控辍保学“双线四包”工作责任,落实“一对一、人盯人”劝返工作机制,巩固控辍成效,防止出现反弹。建立健康扶贫监测预警机制,严格落实“198”“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健康扶贫政策。开展农户危房改造“回头看”,确保贫困户真搬家、真入住。抓紧对受灾贫困户开展住房安全鉴定,对损坏损毁的房屋进行加固或重建。加强贫困人口饮水安全跟踪监测,重点对水源不稳定、自然条件恶劣等饮水安全设施较薄弱的地区,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饮水安全达标。
(五)着力巩固脱贫摘帽成果。督促摘帽县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扶贫政策稳定,扶上马送一程。督促各地压实帮扶干部责任,防止帮扶干部松劲懈怠。对驻村干部进行轮训,严明驻村干部工作纪律,加大对驻村干部暗访、督查力度,确保驻村工作取得实效。积极防范化解洪涝地质灾害等返贫致贫风险,抓好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加大对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跟踪帮扶,动态排查预警返贫致贫风险,提前介入,防止返贫致贫。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加大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力度,确保每个有就业能力的搬迁户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管理和服务,帮助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生活。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行动,在“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基础上,开展低保兜底对象动态调整,确保兜得准、兜得牢。加强扶智扶志工作,持续开展争当脱贫攻坚“明白人”活动,引导做到“明白政策、明白家底、明白脱贫、明白感恩”,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以上报告,请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