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胡晓玲:扎根深山守初心 甘为人民献青春

发布时间:2023-03-11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人大网

  “看到山,走一天,看到屋,走得哭”“吃面糊糊,睡包谷壳”是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村民历来最伤痛的记忆。该村位于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深处,距离县城140多公里,全村100多户人家散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是远近闻名的“苦村”。

  全国人大代表胡晓玲便是这个村的带头人,2005年,她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毕业后在外就业,2010年放弃城市生活,毅然回到生她养她的村子,坚守大山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全心为民谋发展不辱使命奔小康

  

  “发展是第一要务,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经济搞上去了,群众富裕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是胡晓玲的坚定信仰。为彻底改变村里落后面貌,借着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建设的难得机遇,她建议打造特色民宿。随后,她与村、支两委一起,走深山、访农户,搞拆迁、督建设,穷山沟里一座座“土家新寨” 拔地而起,成为了一道休闲观光旅游的靓丽风景画面,所有村民实现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景。

  十年来,完成村道公路30公里、游步道10公里、陆续解决通讯、水电、电视信号等问题,发动村民种植云木香、大黄、厚朴等中药材1.5万余亩、栽植高山玫瑰500亩等。建成土家山寨16栋32套,开办特色农家乐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乡村度假旅游产业,实现产村相融互动,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持续增收,村民人均收入从以前的负数增致30000余元,过去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黄连村村民黄兴全笑容满面地介绍着,“我们的村民就在家门口挣钱,住在景区、活在画里,过着城里人羡慕的生活,苦黄连也尝出了甜滋味咯。”

  

  

  

  
党建引领聚民心乡风文明换新颜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胡晓玲多方走访、调研,一针见血指出了黄连村的症结,“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思想僵化、措施不多、方法偏少,带富能力弱;村民思路老套、耕作原始、资源匮乏,收入微薄,形成了干部想带带不动,群众想富富不起的僵局。”

  于是,她提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工作思路,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以党建引领,促进乡风文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树立一批好党员、好青年、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不断引导、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形成了一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村、支两委班子整体战斗力不断增强,全体村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如今,这里的水泥路干净整洁、群众生活有条不紊、村委干部精神焕发,摆手舞、扭秧歌、敲锣鼓等文艺活动随处可见,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正绚丽展开。

  

  履职尽责提建议 不忘初心再鼓劲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乡村特色产业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希望国家能加大对民族地区乡村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胡晓玲代表很是期待的说道。

  宣汉县是四川省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地,围绕“牛药果茶菌”等特色产业,充分挖掘少数民族风情,涌现出中药材、南坝牛肉、樊哙腊肉等一批农特产品,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新业态也纷纷呈现,这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全产业链发展的持续支持。她希望国家能够研究出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设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特色产业发展给予更大优惠支持,精准推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上长期发力,强化本土人才、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鼓励、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推动民族地区乡村特色产业的连片集群发展。

  砥砺奋进新征程,不忘初心再鼓劲。胡晓玲作为新时代农业发展奔跑者和农民致富带头人,在发展产业和建设家乡的使命中,她不说空谈快意的豪言壮语,只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黄连村的明天必定一路奔跑、一路向前、绽放别样光彩!


原文链接:http://www.scspc.gov.cn/rdzt/qgrdh1401/lzfc1401/202303/t20230309_435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全国人大代表王丽:愿作春蚕织锦绣 下一篇: 全国人大代表苟兴龙:“家校社医联动,守护好青少年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