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一村一策”专题调研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26镇427个村形成初步发展思路
根据惠州市委的工作部署,去年6~8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各县区、镇村开展“一村一策”专题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就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乡村振兴长效帮扶工作机制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
“点面结合、精准把脉”开展调研
调研期间,调研组按照“点面结合、精准把脉”的工作原则,分成5个小组深入惠城、惠阳、惠东、博罗、龙门5个县区,分别定点选取“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四类共20个典型村,采取进村入户、座谈讨论、问卷调查、实地察看等形式,详细摸底调查,认真解剖“麻雀”,精心“把脉”“问诊”,合力研判分析定点村存在的问题与优势,帮助其厘清下一步发展思路。为探索研究新的帮扶工作措施与机制,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23场,并先后到广州、佛山、清远等6个市考察学习乡村振兴方面的先进经验。
同时,调研组还坚持每月2~3次到县区、乡镇和定点村进行指导,促进一村一策“把脉”“会诊”等工作,推动全市26个镇427个村根据自身特点、资源禀赋等形成初步的发展思路,并带动其他乡村认真探讨研究发展思路与规划。
调研组本着“找问题、剖根源、寻思路”的出发点深入乡村“把脉”“问诊”,较详细地摸清了定点村基本情况,帮助定点村规划发展思路,力求找出全市乡村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寻找更加符合惠州实际的帮扶工作措施和机制。
进一步发挥镇村一级主体作用
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罗志成说,调研组认为,惠州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发展的大环境都已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新变化、新格局,推动惠州市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进一步破解农村发展的各类障碍,建立能激发农村发展主体、精准高效配置各类资源的工作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村发展规律,走出一条具有惠州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
针对当前惠州市农村发展帮扶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不足,调研组提出,要建立专业化帮扶机制,让专业的人干好专业的事。帮扶工作机制要突出在“统筹、协调、考核”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通过统筹整合部门资源,推动各类资源因地制宜、按需高效分配。注重“对接”“集聚”,协调部门、县区乡镇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精准考评,促进相关部门和县区、镇村落实责任、担当作为。
同时,要建立常态化监督问责机制和长效激励机制,如实行积分榜赛马机制,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等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进行考评比赛,投入资金变“补”为“奖”,进一步发挥镇村一级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