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检察这一年|北京检察机关以新型检察监督线索管理模式为引擎推动首都检察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日月其迈,与时偕行。2022年2月19日,2022年北京市检察长会议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最高检各项工作要求,总结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任务。一年来,全市检察机关把咬定加强法律监督工作的“过河”任务不放松,突出检察工作的主线、主题、主攻方向,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实践,聚焦2022年北京市检察长会的各项工作部署,深化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检察工作的实践,统筹“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与“推进检察高质量发展”,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结构要素功能,取得了扎实成绩。
时至岁末,更当奋进。京检在线聚焦2022年北京市检察长会工作部署,挖掘全市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举措和实践成效,特开设“北京检察这一年”专栏,推出系列专题报道,以期进一步总结经验,盘点成绩,开启新程。
2022年以来,北京市检察机关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市委《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全国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最高检“质量建设年”的工作部署,发挥检察一体化机制优势,创新检察监督线索管理模式,以全流程、全口径、全方位的系统化检察监督线索管理推动首都检察的高质量发展。
一、立足全面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实现检察监督线索全流程管理
全市检察机关着眼于全面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不断深化检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案件管理职能,成立检察监督线索管理中心,实现对全市检察监督线索集中统一管理,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检察监督线索管理体系。完善一整套检察监督线索管理规范。适应新时代检察管理监督工作要求,研究制定《北京市检察机关检察监督线索管理工作规定》及相关配套机制,理清检察监督线索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检察监督线索的分类和情形,规范检察监督线索管理的流程和方式,有效解决检察监督线索概念不清、线索管理不规范、不适应新时代检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搭建一体化检察监督线索管理模式。全市各级院依托各院的检察监督线索管理中心,宏观层面加强对各类监督线索的统筹管理、汇总分析,中观层面重视对重点监督线索的审查研判、移送分流,微观层面强化对重大监督线索的跟踪督办,实现对各类检察监督线索分类、分层、全流程一体化管理监督,有效解决检察监督线索管理分散化、随意化的问题。配套一系列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对各级院、各业务条线、员额检察官的三级考评指标体系,设置检察监督线索双向移送、数量、成案率等指标,在不同层级和不同维度考察检察监督线索的规模和质量,充分发挥业务绩效考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有效牵引检察监督线索工作的全面、全程发力。
二、立足重大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实现检察监督线索全口径办理
深入研究新时代检察权行权特质,开展专题调研、专题攻关,通过更新理念、重新梳理线索类型等方式,推动监督办案规模和质效提升,在检察监督线索管理中将检察权监督属性体现得更加鲜明。树立新的线索办理理念。将检察监督线索案件化办理作为重大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包括线索发现、受理、办理、结案等基本节点的完整流程,将游离在案件办理之外的重大监督事项办理纳入检察依法行权的法治轨道,有效破解重大监督事项“办事模式”随意性大、缺乏程序规制、监督质效难以保障等问题,推动法律监督由“虚”向“实”、由“软”向“硬”转变。梳理新的线索办理类型。以监督办案必然始于监督线索和监督办案必然制约公权行使为原则,依托于监督办案实践,梳理监督线索类型,明确检察监督线索运用情形,为有效拓展监督办案规模,提升监督办案质效提供指引。推动监督办案规模质效同步提升。2022年1-10月,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各类监督信息78548件,经研判后受理监督线索50590件,成案率为64.41%。在监督线索大幅增长的推动下,受理依职权监督案件25326件,同比上升78.8%。监督办案和司法办案占比达到55.1:44.9,依职权主动监督案件量首次超过办案总量的三分之一,实现了北京检察司法办案与监督办案、依职权监督办案占比结构的历史性逆转,检察监督线索管理与监督办案的联动效应得到充分彰显。
三、立足推进大数据赋能检察,实现检察监督线索全方位助力监督办案
深入贯彻全国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会议精神,以“数字革命”理念指导大数据赋能检察实践创新,依托检察监督线索管理的信息化、数据交换的便捷化和线索发现的主动性,全方位助力监督办案质效提升。检察监督线索一体化平台实现线索管理信息化。依托检察监督线索一体化管理平台,对监督线索进行统一录入、审查、流转,实现线索的可统计、可跟踪、可追溯,为监督线索的汇总分析、研判利用提供了保障,为通过客观数据表象深入研究检察监督的短板、及时调整监督工作方向提供决策参考。数据交换机制促进线索信息来源扩大化。完善与纪检监察机关、执法司法机关双向移送监督线索机制,2022年以来对内对外双向移送各类监督线索48330条;建立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机制,实质性打通12345民生服务热线与12309检察服务热线,共接收12345热线转来的169类322万余条数据信息,通过数据碰撞比对筛查执法司法高频问题,靶向开展了30余项“小专项”监督;与市律协建立监督线索移送机制和线上平台,接收检察监督线索20件,以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效能。大数据监督模型提升线索发现主动性。发挥大数据赋能的技术特质和独特优势,构建法律监督数据模型建设与应用“25+N”的工作格局。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市检察机关建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75个,正在运行的54个,覆盖“四大检察”和主要业务领域,共发现线索超3万条,监督立案4800余件,实现了通过“大数据赋能”将数据信息到数据模型再到监督线索的转化,有效提升从海量信息中发现检察监督线索的能力水平,将法律监督的问题线索“发现难”转变为问题线索“隐匿难”,全面推动首都检察法律监督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