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人大代表要践行为民履职理念,为乡村振兴做实事,助力共同富裕。”贵阳市、息烽县两级人大代表、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舒红说。
悠悠时光里,浓浓故乡情。生于1987年的舒红是土生土长的息烽县石硐镇人。1997年,他从贵州建筑学校毕业后,从事过科技工程、钢材零售、房地产等行业……多年在外打拼的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就算飞得再高、再远,舒红一直葆有游子的情怀,时刻记挂着家乡的发展。
舒红在石硐中坝村、大洪村建设的猕猴桃产业园
“每个人都有家乡情怀,以前每次回到村里感触都特别深。外地很多地方发展都很快,跟村里一比,心里很着急,家乡何时才能发展起来呢?”对于家乡的发展,舒红一直心有挂牵,总想尽力为家乡做一些事。
舒红介绍,他的家乡石硐镇大洪村曾是国家级贫困村,被列为贵阳市20个特困村之一,村子里房屋破旧不堪、进村路破损严重、坑坑洼洼,土地大多撂荒,人均收入低,再加上水资源缺乏、产业基础薄弱、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以前村里都是种植传统农作物,一亩地收入仅几百元,人均年收入才两三千元。那些年在村里,很多人勤劳干活一年到头勉强能糊口,要是遇上风不调雨不顺,那日子就过得捉襟见肘。因此,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
舒红介绍企业种植基地的猕猴桃
“看着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心里很难受,如果年轻人都不回来了,那就缺少了建设家乡的中坚力量,所以我一定要回来。”2015年,舒红决定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回到家乡后,舒红邀请专家对当地的土壤、气候、环境和猕猴桃市场的前景等情况进行了研究论证,而后决定与其两个兄弟共同出资3000万元成立“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石硐镇中坝村和大洪村流转土地种植猕猴桃。
“把荒废的耕地重新利用起来,让家乡的土地重新焕发活力。”回乡创业的舒红赶上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好政策,率先挑起了产业发展大旗,积极组织村民座谈、听取群众意见、协调荒山土地、畅谈公司未来……舒红把他和大家的一个个想法写在了记事本上。从2015年起,舒红在石硐镇陆续建起4800亩有机猕猴桃种植基地,不仅带动了周边三个村近400个劳动力就近务工,还覆盖了334户、1500多名低收入人口直接享受分红。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舒红通过打造中康猕猴桃园区,使得猕猴桃成为了大洪村的支柱产业,让许多村民有了盼头,纷纷选择回村就业。在舒红的带动下,石硐镇有效促进“人才回归,资本回流”,共计引进农业经营主体57家,实现产业结构调整4.4万余亩,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近5千多元增加至2021年的一万余元。特别是在贵阳市人大的帮扶下,大洪村实现了飞跃性发展,仅两年时间,就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8亿元,实施了村路扩建工程、村级便民利民服务中心、自来水工程、通信基站建设、庭院美化等项目。
在建设猕猴桃基地、成立农业企业之初,舒红就开始吸纳低收入户在基地内务工,同时与当地政府探索“六权共享”分配模式,把风险划给企业,把分红红利向村集体和村民倾斜。2017年底,公司与石硐镇政府达成意向,整合市生态委180万元扶贫资金,为大洪村51户低收入户无偿代建、代管102亩猕猴桃产业园。产业园采取“三变”改革的模式运营,按照村集体占股10%、土地入股户占股20%、低收入户占股70%进行分红,最大限度保障低收入户收益。从2017年起,中康公司共支付务工费用近3000万元,土地流转费576万元,分红资金230万元。
舒红的企业生产车间员工正在包装猕猴桃
“舒红带来的猕猴桃产业,盘活了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为石硐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石硐镇党委书记张孟碧说,借助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东风,大洪村从曾经的“贫困村”“后进村”一跃成为石硐镇产业发展的“后劲村”,更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贵州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称号。舒红的企业被评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贵州省省级示范高效园区。企业与贵州大学农学院签订了技术研发合作协议,猕猴桃实行科学、精确的种植和管理,配有灌溉系统和储藏保鲜仓库,产品质量达到了欧盟标准。
舒红以赤诚的“乡土情怀”,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用智慧和真情引领村民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近年来,他先后在决战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发展、抗疫稳岗复工中表现突出,获得了“全国优秀农民工”“第三批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贵州省民营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称号。
舒红(左二)向游客介绍产业园区的猕猴桃
“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产业兴旺了,村民的腰包肯定会越来越鼓。”如今,舒红的企业成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贵州省省级示范高效园区,园区与贵州大学农学院签订技术研发合作协议,猕猴桃实行科学、精确的种植和管理,配有灌溉系统和储藏保鲜仓库,产品质量达到了欧盟标准。
借助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东风,大洪村从曾经的“贫困村”“后进村”一跃成为石硐镇产业发展的“后劲村”,更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贵州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称号。
走进今天的大洪村,纵横交错的产业路、通村路,串起白墙黛瓦的民居,庭院干净整洁,绿化设施完善齐全,成片的标准化猕猴桃基地一眼望不到边,工人们正在给猕猴桃追施有机肥,产业路连着基地与村庄,幢幢农民新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在新时代更应当有新作为。我肩负人民赋予的使命,就应该努力思考如何履职尽责,投身到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去,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舒红说。(供稿:息烽县融媒体中心 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