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保障充分就业,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高效利用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王炜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保障充分就业,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工作举措,强化目标责任,总体呈现就业比较充分、人力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但当前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供需矛盾仍较突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充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农民工就业正面临新的挑战,就业歧视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为此,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进一步压实地方各级政府责任
以习近平总书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等重要指示为遵循,在实际工作中,消除稳就业工作主要是职能部门工作责任的认识误区。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各成员单位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全更加科学高效的就业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突出“优先”和“顶格”两个关键词,在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中加大就业方面的权重,把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规模、降低调查失业率作为重要目标和优先指标。
二、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政策机制
坚持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系统考虑安徽未来人口变化、产业走向、教育规划、社会保障等新特征新问题,作出战略性、前瞻性的研判和决策。要研究农业就业结构,着力解决农业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中比例过高问题。要密切关注人力资源外流问题,建议从年龄、性别、专业知识及岗位技能等结构上分析外流人才组成,针对性制定相应举措,留住人才。针对青年人创业方式丰富多样的特点,制定更加精准的创业扶持政策。积极组织高校和社会专业力量搭建平台,按照市场需求培训和引导创业者,降低大众创业过程中的风险。要加强相关政策宣传,采取综合措施不断引导劳动者在本土就业、回乡创业。
三、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要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尽快着手对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进行系统全面考量和长远科学预测。紧贴安徽科创大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的省情,以契合产业发展实际、适应就业需求端重大变化为导向,事不宜迟地对省属高等院校作出专业设置与学生规模的结构性调整。要务实推动育人和就业工作相统筹,建立健全招生、人才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更加重视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要加大政策倾斜,继续组织实施农村特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计划、自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并将“考公”“考编”等招录工作提前到毕业前半年完成;持续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压实企业主管部门责任,合力推动各类企业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促进毕业实习、就业见习与留皖就业更好衔接。要健全农民工就业监测制度,加强农民工数量和结构、就业行业和地域分析,密切关注农民工群体就业动态,开展就业帮扶。要加强对以工代赈的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应专题部署、专班推进,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
四、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实效
要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促进就业创业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优化升级等整体部署、统筹实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指导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岗位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人才培养。注重发挥企业、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培训上岗制度。要面向农村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应对市场需求,加快培养托育、护理、康养、家政等方面技术技能人才。针对16至24岁年龄段人群制定更加精准的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指导的规划及措施。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整合,提高培训实效,打造品牌效应,提升就业能力。要加强对再就业培训资金分配的管理,确保资金真正用到培训上。
五、进一步推进新业态用工规范发展
认真落实有关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相关规定,督促新业态用工企业在劳动者权益保障上承担更多主体责任,及时与从业者签订劳动合同或双方协议。积极研究探索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办法,解决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的难题,切实保障新业态从业者的劳动权益。研究建立适应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政策和服务机制,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部门联动协调监管机制,完善从业者纠纷处置和权利救济途径。加大新业态行业组建工会力度,吸引更多新业态从业者入会,对于已经建会的行业工会组织,指导做好集体协商等方面的工作。
六、进一步优化公共就业服务
要在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上下足功夫。切实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全面整合各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按照着力加强统筹协调、广泛汇聚就业资源、促进供需精准对接、确保信息准确安全、及时分析更新数据的目标定位,真正实现“24小时365天不打烊”的一站式、不断线就业服务。规范信息发布行为,提高信息发布的可信度,为用工方和就业方提供可信、精准的信息。要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市场化作用,建立健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机制。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扶持和监管力度,规范引导市场秩序,积极培育人力资源服务品牌。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参与就业服务,为劳动者多渠道提供专业化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