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党总支书记雷光锋:让农村宜居宜业更美丽

发布时间:2022-09-24 作者:佚名 来源:云南人大网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如何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记者采访了4位全国人大代表,请他们谈谈意见建议。

  ——编者

  

  全国人大代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一餐一饭,关乎国家安危、人民幸福。粮食不仅要种得好,而且要加工得好,更要卖得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中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基础上实现新突破。

  在生产层面,要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土地保护与利用、现代种业发展与智慧农业建设,大力开展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技术的联合创新体系攻关,奠定农业自主创新的坚实基础。在产业层面,要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大企业,推进生产资料统供和农产品统营,全面构建全方位、标准化、符合市场要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要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做实做优绿色食品、休闲副食品及畜牧水产品的规模化加工,推进产、加、销等要素一体化发展。在经营层面,要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大产业,聚焦粮食生产、收储流通和加工销售三大方向,推进粮食集团化运营,构建符合现代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的主体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

  (记者张艺开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打好“四张牌”。

  第一,打好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创新牌。在现代农业装备、农业传感器、大型农机关键核心部件等领域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技术的联合攻关,构建自立自强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造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新场景。第二,打好区域性优势农产品特色牌。立足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三,打好生态保护种养循环绿色牌。推动农业生产向投入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生产方式生态化、产出高效化等方向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畜禽粪便等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提升耕地地力,大力推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第四,打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牌。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同时,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创新,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从源头上保障种源自主可控。

  (记者刘晓宇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所长赵晓燕: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向前端延伸可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可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和重点。

  以政策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要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扩大实施区域和品种范围;支持农村特色农产品加工利用,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

  以技术创新支撑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农产品加工关键环节为重点,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成立科技创新联盟。

  以统筹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要促进农产品加工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提高农产品综合收益,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记者张天培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党总支书记雷光锋:

  让农村宜居宜业更美丽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需要现代化手段和现代化理念双管齐下,既要实现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也要逐渐让农民生活习惯、生活理念现代化。

  农村宜居,离不开现代化基础设施。要扎实推进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等建设,提前谋划设施农业等一批新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道路硬化、厕所革命、垃圾清理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建设标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满足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让农村具备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不仅宜居宜业而且更加美丽。

  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从长期看,建设农村宜居环境,离不开农民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导农民适应新时代、接受新观念,从思想观念上适应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不断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记者杨文明采访整理)


原文链接:http://www.ynrd.gov.cn/html/2022/daibiaofengcai_0923/185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 | 陈飞燕:逆行抗疫的布依“小姐姐” 下一篇: 【代表来信了】“我把‘为民谋利’看作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