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放眼黔西南自治州安龙县万峰湖镇的南盘江畔,山岗碧绿一片,湖面粼粼波光。临湖而居的安龙县万峰湖镇港湾居委会,沐浴着夏日的阳光,正焕发勃勃生机。
港湾人,也过上了幸福日子。
走进位于港湾居委会的安龙县万峰湖民族服饰加工厂加工车间,三台现代智能的绣花机在同时作业,五颜六色的线团挂满了机架,伴随着“哒哒哒”的刺绣声响,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绣花产品便整齐归一地从绣床一端绣制出来。
安龙县万峰湖民族服饰加工厂负责人罗华忠正和技术总监罗华康一边查看机器运行情况,一边盘算着今年的运营收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就是近年来万峰湖镇还湖于民,转产上岸的生动实践,更是我们人大代表积极履职的真实体现。”安龙县万峰湖镇人大主席王朝龙在一旁介绍。
罗华忠,地地道道的港湾人。他不仅是居委会的警务助理,也是万峰湖镇第十九届人大代表。
港湾的“嬗变”,罗华忠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罗华忠(左一)在民族服饰加工厂加工车间指导群众工作
“10年前,我们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鱼,我家也不例外。后来,感觉湖水越来越脏,越来越臭,我就意识到这是个危险信号,心里明白养鱼这档子事不是长久之计。”罗华忠回忆当初发展网箱养鱼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港湾居委会,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布依族村寨,布依刺绣文化在这里一脉相承。
这里的布依族服饰历史悠久、古朴典雅、图案精致,大体保留着古老的民俗传统元素。在当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也受到前来万峰湖观光旅游者的青睐。
受到浓郁的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熏染,罗华忠萌发了让传统布依族服饰走出山外的想法。
在2012年,他利用自家闲置的空房在家乡开办了首家民族服装加工家庭作坊。
2017年7月,黔西南州召开全面推行河(库)长制工作启动大会,在万峰湖开展以全面取缔网箱为重点的“清网行动”,以生态环境治理为重点的“绿水行动”,一场环境综合治理的战役打响。
就这样,罗华忠和其他村民一样,纷纷踏上转产上岸之路。
“清网行动”结束后,万峰湖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转产上岸工作,积极支持当地渔民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和小微企业。
文化不能丢,服饰加工就不能停。2018年,他拿出所有积蓄,在原有家庭作坊的基础上创办了“安龙县万峰湖民族服饰加工厂”。其初衷就是要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
“我们的罗代表就是好!带领寨子里的妇女们一起搞服饰加工,在家门口既能赚到钱,又能照顾娃娃和老人。”港湾居委会二组的布依族妇女黄阿愁正忙着给服饰衣领锁边,“在厂里上班三年多,工厂开在家门口,我们就不再背井离乡了。”
“华忠大哥,他有远见、有担当。”港湾居委会副主任李定海眼里的罗华忠就是个“实干家”。
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看着身边的变化,村民们对罗华忠赞不绝口。
王万莲,心灵手巧,对衣服的锁边、缝合等工序操作很娴熟。她说,在这里上班很灵活,做的是计件活,勤快点的话,一个月不下3000块钱。
随着订单不断增多,民族服饰产品远销云南、浙江等地,实现小商品融入生活“大舞台”。同时,为周边群众搭建了就近务工平台,每年带动周边村民近100人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带领群众“绣”出了幸福之路。
“村里的发展不能单边走路,更不能唱独角戏,要多条腿走路,多元化发展才行。”罗华忠不停地思索。
于是,作为人大代表的罗华忠一心扑下身子,下田间、走地头、访农户、搞座谈,做到对全村的状况了然于胸。
结合港湾海拔落差大,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热带精品水果的实际,罗华忠心里有了“底”。
你五亩、我十亩、他二十亩,几番商议后,在罗华忠和居委会“两委”班子的示范带动下,“港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港湾党支部深化“村社合一”,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的模式,由港湾居委会经济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销售,农户通过基地务工和土地入股分红增加收入,实现村集体、农户互利共赢。
“合作社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优先聘请本村的老百姓到基地务工,产生经济效益后,分红到老百姓手中。”万峰湖镇港湾居委会罗荣甲说道。
下一步,港湾居委会将建立6个产业党小组,主要做好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各环节工作,其次将扩大水果的种植规模,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其中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成绩是干出来的。几年间,港湾居委会的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呈现出300亩芒果、200亩沃柑、200亩百香果等为主的精品水果产业图景。
如今,港湾正破茧成蝶。精品水果产业和绣花服饰行业雏形凸显,产业“蛋糕”越做越大。
港湾居委会有了自己的“家业”,港湾人更有了“底气”。
“作为基层的人大代表,我和全镇的54名镇代表一起在乡村振兴中,就是要履好职,帮助群众出点子、谋路子、找票子,做引领群众致富的贴心人和领路人。”夕晖下的万峰湖畔,小舟荡漾,水纹鳞鳞。面对憧憬,罗华忠眼前尽是金色铺就的绚烂。(供稿: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 王健 陶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