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7月27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召开。会上,省政府副省长宋争辉作《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近三年来,河南扛稳政治责任,抢抓战略机遇,奋力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我省落地见效。
防洪:黄河两岸501公里标准化堤防全线建成
“2019年以来先后启动12次防洪运行机制,累计抢护各类险情5000余次。”宋争辉表示。
《报告》指出,黄河下游(河南段)“十三五”防洪工程和沁河下游防洪治理工程全面完成,黄河两岸501公里标准化堤防全线建成,涉及黄河滩区30万人搬迁的迁建工程全面完工,1000个“四乱”问题得到清理整治。
在推进水毁工程建设方面,截至目前,4312项水毁修复和防汛能力建设项目已开工4306个、占比99.86%,完工4270个、占比99.03%,累计完成投资69.65亿元、占比97.64%。
保护:率先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
《报告》指出,黄河干流右岸生态廊道已基本贯通,左岸已贯通489公里,累计完成绿化12.31万亩,人河城和谐统一的复合型生态廊道初具规模。
近三年来,全省黄河流域共完成造林503.6万亩,退化林修复3.16万亩,森林抚育577.5万亩,建成国家级森林城市12个,省级森林城市29个,新设立省级湿地公园47个,扩大湿地保护面积46.95万亩。
《报告》指出,我省全面建立五级河长体系,在黄河流域率先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探索出公益诉讼保护河湖生态环境新路径,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水利部全国推广。
治理:沿黄9市1区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17座
在实施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方面,《报告》指出,全省黄河流域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6亿亩次,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5%,废旧农膜综合回收率稳定在90%以上。
此外,基本完成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搬迁改造21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沿黄9市1区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17座、处理能力704万立方米/日,完成136处黑臭水体整治。
“今年上半年流域内沿黄地市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91微克/立方米、5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96天,35个国考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28个,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宋争辉表示。
文化:建设郑汴洛世界文化旅游之都
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报告》指出,推进大河村、二里头、殷墟、隋唐洛阳城、北宋东京城等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黄河沿线14项遗址被列入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居全国第一位。
此外,开工建设黄河博物馆新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省博物院新陈列、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新馆等先后开放。“太极拳”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我省依托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开封清明上河园、洛阳龙门石窟等文化旅游资源,培育郑州大嵩山文化旅游圈、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开封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等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着力建设郑汴洛世界文化旅游之都。
部署:推进郑汴洛等黄河历史文化地标城市建设
黄河水患风险、生态系统脆弱、水资源短缺、转型发展不到位......当前,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应该如何破解?
《报告》指出,我省将积极推进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引黄涵闸改建、贯孟堤扩建、温孟滩防护堤加固等工程建设,开展桃花峪水库前期研究论证,谋划新一轮滩区居民迁建,健全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应对体系。
此外,实施蟒河、金堤河等重点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入河排污口监测预警体系,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
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方面,我省将持续加强二里头、双槐树、仰韶等重要遗址发掘研究和保护展示,推进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建设。加快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推进郑州、开封、洛阳等黄河历史文化地标城市建设。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