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工作 > 正文

人大代表马其祥带领一个村庄的美丽嬗变

发布时间:2022-06-28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编者按: 为什么要当人大代表?这是每一个人大代表被选为人民代表时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当代表的“初心”。当代表就是为了为群众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群众排忧解难、发挥沟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这是人大代表的职责使命。

   洛阳市十五届人大代表、孟津区常袋镇马岭村党支部书记马其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任村干部几十年来,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积极为群众代言呼吁,最大限度把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凝聚起来,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的赤子之心,为乡村的发展、群众的幸福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人大代表服务人民的壮歌!

  1微信图片_20220620120401_副本

  洛阳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孟津区常袋镇马岭村党支部书记马其祥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 通讯员 李现森)如果没有马其祥,有着“岭高沟深水源缺”的孟津区常袋镇马岭村,现在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历史无法假设,但有一点是当地村民们的共识:马岭村的变化是从马其祥当村党支部书记开始的。

  撇开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洛阳市“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众多落在洛阳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马其祥身上的荣誉光环,这个带着些许传奇色彩的人物,与一个村的发展变化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逻辑关联?记者走进马岭村,探访这个蝶变中的美丽乡村,试图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思路决定出路——他个人的“脑袋”连着村民的“钱袋”

  黝黑发亮的柏油路,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乡愁馆、家风馆,亮亮堂堂的党建文化街、农耕文化街……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由浅入深,从点到面,“美丽乡村”的内涵在马岭村不断丰富。漫步马岭,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舒坦。

  山村要发展,关键得有能人带。马岭村是孟津区常袋镇的一个深度贫困村。说起马岭村的嬗变,这里的群众异口同声:山村巨变化得益于村党支部书记马其祥。

  路,是马岭村走出大山的希望!马其祥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村子建设成为一个“田园综合体”。“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得建!”他发誓,要把这个“指甲盖儿大的官”当好,让老百姓的日子过舒坦。

  炎热的工地现场上,马其祥手拿规划图边看边对照,脑海浮现着早有方案:这道荒无人烟的荒沟,将变身“天然氧吧”;那里数间无人居住的房屋,将成为“特色民宿”……

  “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想法,我都琢磨好几年了!”马其祥兴奋地说。关于村庄未来的发展道路,他成竹在胸。此后,在他的带领下,仅村子里的道路就前后修了多次,由原先的泥土路,变成了机耕路、水泥路,直到现在的柏油路。

  一个时期,周边不少村子纷纷出让或出赁村集体土地,建小工业项目,马岭村也曾心动过。“卖地是能挣钱,可钱花完了呢?”任人劝说,马其祥就是岿然不动,心如明镜。对此,甚至有人说他“缺心眼!”

  而事实证明,他的“缺心眼”是对的。时间到了2000年,随着旅游产业风生水起,“乡村游”成为人们休闲生活中的一种“时髦”。此时,有不少村子为当年“卖地”感到懊恼,而马岭村却借助被执意“留”下的2000多亩林地,组织村民开办起了农家餐饮、农家客栈、林下种养、旅游产品加工销售等项目……这还不算,村委会一鼓作气,还将原有的200多亩樱桃园,重新沿沟壑的起势,建起了1500亩的樱桃、核桃、花椒等农业产业带,并配套建起了3公里长的游步道、仿古观花凉亭等。住农家院、吃农家饭、购农产品……如今,马岭村正以“神仙来了都不愿走”的美誉,每天吸引大批游客涌入村庄。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正当“乡村游”方兴未艾,马其祥又一次捕捉到信息:从“人气”到“商流”,能够让马岭村“立当下,管长远”的产业还有短板。

  一手解近忧,一手谋远略。对此,他提出了新的设想,筹建马岭村的小型工业园区。当然,建工业园区并非一筹而蹴,其涉及建设用地规划、审批、征迁……尤其是在规划的工业园区内,既有房屋、牛棚,更有令人挠头的50多个坟头要迁出,涉及村里127个家庭。

  要知道,在农村里迁坟可是大事,怎么迁?迁到哪里?费用怎么办?面对“一篮子”的难题,马其祥深知,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作为村干部,自己先迁了,才能说服别人迁。

  马其祥一带头,党员、村干部紧跟上,仅用了一周时间,这个在其他村子一直被视为“硬骨头”的问题就完成。现在获批的184亩工业园区成功引进了9家企业,实现了4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让不少贫困户脱了贫。

  大家的事大家干——从一个人忙到带着全村人跑

  “一个人不可能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舞台上孤单奋斗、孤独奔跑,需要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行者。”马其祥说,马岭村之所以跑入了乡村振兴的“第一方阵”,靠的就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同心同向、同力同行!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马岭村给人们留下的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印象。“2012年的时候,我们村脏乱差可是全乡出了名的。”马其祥说,村里新房旧宅夹杂、露天旱厕众多、房前屋后脏乱,乡政府每月张榜公布全乡村庄环境评比结果,马岭村都是倒数……

  2019年4月,按照“村里村外不见垃圾,房前屋后见缝插针,厕所污水一并处理,清洁家园人人出力”的要求,马岭村全面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工程。但其中文化广场建设、旅游设施配套、污水处理等项目,因涉及到部分村民利益,群众对此不理解,甚至还有抵触的情绪。

  “这些基础设施建成后,我们都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幸福的生活!”村干部们和党员集体上阵,挨家挨户讲清村子的规划,不厌其烦地描绘着马岭村的美好前景,让群众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村里的张大姐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因病去世后,她心情一直很低落。“村里想动员她参加危房改造,刚一开口,张大姐立即摆手,非常抵触。”马其祥说,当时村党组织将她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于是,村里的党员主动上门探望动员。一开始,张大姐不想动,但村里党员的一句“你有什么要做的事,我们来帮忙”,张大姐心态开始有了改变。

  党员们有的帮着修缮加固房屋,有的帮着清理庭院,“找我们任何一名党员都可以”。从最开始站在旁边观望,到为党员们烧水泡茶,最后,张大姐也主动加入队伍,改造起自家的房屋来。

  感受到温暖的不仅是张大姐,还有很多村民。对政策不理解的,党员上门解说;村里垃圾沟道不干净,党员带头清理;每一个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都在想方设法让村民感受到温暖。经过全村党员、干部的努力,涉及到的176处违章建筑和房子顺利拆除,而且没有要村里一分钱赔偿。

  院子清理干净了,房子变得焕然一新。不仅如此,家家户户的厨房下水也直通上了污水管网,再配上电磁炉、燃气灶、太阳能,彻底告别了蜂窝煤、柴火垛。“轻轻一按‘键’,哗啦一声,污水尽数冲走。而且随时可以洗澡,你说美不美……”一说起这事,张大姐握着马其祥的手,很是感动。

  改造后的厕所干净、卫生、舒适,使用起来方便。不仅如此,村里自来水24小时供应,村里的光伏发电产业,一年四季都可以为村民带来效益,庄稼变成了高效农业,农民也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

  “要让老百姓在实打实的需求中,看到党员的行动。”马其祥说,我们通过党员先锋队的引领带动,在服务群众中凝聚党员力量,进而带领村民干起来。以前感觉是我一个人在忙碌,而现在是一群人在一起跑。

  要高质量发展——他抓住了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

  樱桃,是马岭村的“摇钱树”,全村樱桃种植面积1500亩,“小小樱桃”覆盖了四个自然村9个小组的568户2100余人。同时,樱桃也是马岭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

  自2017年以来,马岭村率先在区域内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围绕“有故事、有味道、有内涵、有文化”的“四有”理念,相继实施樱桃、核桃、花椒、石榴等精品园项目。仅一粒红红的樱桃,每户年增收就达3万-5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想实现乡村振兴,还得有可持续、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2020年村里考虑发展新的产业项目,党员群众进行了一次关键的抉择。

  “周边的村子都种了中药”“发展经济林果效益挺不错的”……产业发展是大事,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成功经验有很多,失败的教训也有,想要选好产业并不容易。讨论一番,大家依然拿不定主意。

  于是,马岭村请来专家学者,围绕“产业振兴”这个链条中如何实现延链、补链、强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力争让每个环节都有“溢出效应”。

  一次学习,一次提升。最终,马岭村结合区位、交通等优势,把发展的目光,盯在了打造“体育乡村”这个项目。对此,马其祥是这样认为的,“采取乡村+企业+农户的方式,共建一个体育产业,即可把体育产业做大做强,又可以撬动服务行业,从而带动村民就业致富。”

  经过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大会的反复讨论、沟通,最后决定与洛阳森德石化公司合作,以“公司+集体+个体”的方式筹资和经营,共同打造“体育乡村”。

  这一决定,得到了村民们的赞成。当年,一个综合体育馆和七个符合比赛标准的篮球场地,在马岭村落了户,并迎来了一场市级的老年篮球赛事,实现了人人有工资性收入,家家每年都有村集体“分红”。

  “同样是解决问题,就看你是不是在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谋福利,不能只是喊喊口号,而是在行动。”说起马其祥心系群众的事,村党支部组织委员张鹏燕颇有感慨,马书记有眼光,有思路,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较强,经他谋划的事儿保准错不了!

  村富民安——他任村干部几十年来事不出村无上访

  马其祥担任村干部几十年来,凭借着他的社会阅历、市场经验、个人魅力改变了一个村,并团结带领一班人共同努力,治理好一个村。

  美丽乡村,要塑形,更要铸魂。“咱常袋镇马岭村,当之无愧是十里八乡的‘颜值担当’。”马其祥敢这么拍胸脯,心里自然有十足的底气。他坦言,从乡愁馆的老物件,到家风馆的邻里故事,再到新时代的新思想,展示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乡亲都懂得感恩,都明白“幸福生活从哪里来”,一心一意听党的话,踏踏实实跟着党走。

  在马岭村有一个词叫“双向获得感”,一指的是卫生环境好了,乡村旅游上去了,百姓有幸福感;二是乡村秩序好了,招商引资通畅了,干部有成就感。而做到这一点,在马其祥的心里,“善政”尤为重要。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马其祥认为,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只有自治、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渗透进乡村的每根毛细血管,乡村才能真正走上善治之路。

  在乡村治理中,群众最恨的是什么?最恨的是干部承包村里的工程。只要村干部做到了身体力行,群众就会打心眼里佩服。对此,马其祥自上任伊始,就对村里的干部们约法三章:不吸烟,不喝酒,不参加打牌。在他看来,农村工作要从小处抓起,只有通过聚焦“引领”“服务”“共治”,就能够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019年,是马岭村里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年。同一时间内,有12个施工队在村里搞工程。而全村80名党员、48名村民代表和全体村组干部,无一人参与任何工程承包,无一人参与施工队的宴请。

  “其身正,不令而行”、“群众的事无小事”……30多年来,马岭村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连吵架拌嘴都很少。对于群众而言,即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好了、不公了,它都是大事。马其祥说,有一年,村里有两户群众在种地时,其中一户一不留神把农作物种到邻家的庄稼地里。为此,两家人在地头发生了争执。

  马其祥听说后,二话没说就带着村干部来到地头,大热天里拿着尺子钻进玉米地,一段段丈量。结果是左边的人家有8棵玉米超出了地界。事情明了,按理说这矛盾也解决了,但马其祥认为,这件事不能简单了事,而更应化解去他们心里的“疙瘩”。

  春风化雨,温暖人心。在他调解下,一家主动道歉并承认自己不小心将8棵玉米种过了地界;另一家也诚恳地表示,自己不该捕风捉影责怪对方仗势欺人。

  “作为村干部,就是要有奉献的精神和为民的情怀。这样,老百姓才会看在心上记在心里。”说起这件事,马其祥动情地说:只有好的民风才能有好的村风。

  “别人都羡慕我们这里,都说我们住的地方好、房子修得漂亮,环境也好。”谈到下步打算,马其祥胸有成竹:“马岭村的定位是文化旅游、采摘、体育,环线公路修通后,将军谷历史+红色文化,都将会对马岭村的环境添彩。下一步,将努力把马岭村打造得更美、吸引更多的游客,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阔步前进!”

  “心胸开阔,不焦不躁”“包容淳朴、大气无争”“心里装的全是群众”……这是马岭村村民给他的评价。采访结束了,站在马岭村的最高处,俯瞰邙岭,山野间各种花儿次第开放,绚烂生辉。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马岭村如红色锦缎,点缀群山,百态千姿,正用全部气力扮美这块红色的土地。

  

  编辑:席茜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2/06-27/1435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省人大代表王建伟:正气治村 让落后小山村变成“明星村” 下一篇: 东阿人大:打造监督闭环助力东阿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