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工作 > 正文

苗绣走出“深闺” 绣娘增收有门道

发布时间:2022-06-17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人大网

  提到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梅江镇民族村,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金珠苗绣”。

  如今,“金珠苗绣”已然成为秀山自治县苗族文化的一张“金字招牌”。从当初的濒临失传,到现在的生生不息……其背后凝结着县人大代表、金珠苗绣新一代保护和传承人——吴桂芬的汗水和心血。

  据了解,梅江镇民族村是目前重庆市唯一一个苗族东部方言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少数民族村落。该村共有4个小组,413户1637人。虽然该村民族气息浓厚,但由于思想保守,加之道路交通不便、生活环境较差,其经济发展十分落后。

  2012年初,吴桂芬参加秀山自治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分组审议县政府工作报告时,吴桂芬讲述了民族村存在的问题,希望县、镇政府能够依托苗族的传统文化,比如结合唱苗族歌曲、跳苗族舞蹈等方式,将民族村发展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旅游点,并支持民族村“重拾绣花针”,发展苗绣产业。

  该建议引起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高度认同。

  “苦熬出局,苦干出彩。”县人代会闭会后,吴桂芬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召开群众会议,一方面宣传大会精神,一方面鼓励广大妇女“重拾绣花针”。

  通过10多天的努力,吴桂芬说服70多名妇女加入了“重拾绣花针”队伍,而且还获得了县、镇政府在资金、政策、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为尽量减少投入,吴桂芬与村“两委”商量决定,将村办公楼二楼闲置房改造成“绣房”。

  随后,在县民宗委的帮助下,“绣房”请来了曾经荣获全国刺绣金奖的湖南“绣娘”吴金荣,为大家传授刺绣技艺,并申请成立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晶珠苗绣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业化发展的形式来保护和传承苗绣技艺。

  十年耕耘终有得,志存高远为公心。

  在吴桂芬在努力和传承下,如今“金珠苗绣”已是声名鹊起,相关工艺品更是销往了市外,100名“绣娘”实现人均年增收10000元以上。

  “现在苗寨里流行一句俗话,叫‘人比人,花比花’。所谓‘人比人’,是指比歌舞;而‘花比花’,则是指织绣。”吴桂芬介绍,村里的女孩子,七八岁就开始学习挑花刺绣,十四五岁时技术已经相当娴熟。等到成年后,她们不描画草图,全凭自己天生的悟性,秀出来的作品带有一种天然的灵性,一针一线都怀着虔诚的愿望。

  “下一步,我将积极争取物流园区等有关单位支持,与民族村开展来料加工服务合作,线上线下两条路并行,一定要让苗家手工刺绣这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中国、‘秀’遍全球。”吴桂芬说。

  

  通讯员|姚建国

  编辑|朱苗 成鑫

  


原文链接:http://www.ccpc.cq.cn/article?id=300092929634373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不让土地闲着 下一篇: 800名村民饮水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