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德体代表接受采访。摄影/廖灿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但“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铸法律重器、守护母亲河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长江保护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总书记三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多次深入长江沿线考察调研,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为中华民族长远利益深谋远虑。
终于,2021年3月1日,万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填补了我国生态保护法律体系在流域立法方面的空白,让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有法可依。
这一天,对于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来说,也很特殊。
他说:“从此,保护母亲河有了硬约束机制。”
多年来,沿着长江两岸开展各种调研和科研,几乎成为谢德体的生活主题。
每年,他都会在长江两岸走上一二十次。
从最初关注三峡库区移民在长江边的生存问题、消落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到呼吁重视长江一些支流富营养化现象、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再到推动保护长江制度化、规范化……
数年来,尤其是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谢德体的目光总是停驻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上。
为此,他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有多件被采纳,其中就包括关于长江保护立法的建议。
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率调研组到重庆,就长江保护立法工作和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展开调研。谢德体参加了这次调研,他边走边看边思考,越发认识到长江保护立法的重要性。
其实,谢德体此前就曾多次开展大量调研。他发现,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但局部水域污染较严重,存在突发水污染事件隐患。此外,岸线开发利用粗放、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都是长江保护面临的棘手问题。
谢德体代表开展调研。摄影/钟守琴
“随着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未来长江流域既是重点发展地区,也是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2019年全国人代会上,谢德体提出了关于长江保护立法的建议。他指出,立法不仅能协调长江流域保护与管理部门之间、行政区域之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还可以建立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硬约束,甚至可以解决长江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水域岸线治理等问题,推动完善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同时,可以协调以水为核心要素的多元要素在流域保护中的各种关系。
2019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长江保护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谢德体列席了此次会议。
“长江保护法草案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根据长江的特点和实际,对长江保护的基本制度与措施、加强长江保护的机制保障、推进绿色发展等作出全面规范。”
历经三次审议,长江保护法于2020年12月26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谢德体一直密切关注立法进程,直至长江保护法施行。
长江春景。图/视觉中国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该如何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这成为谢德体新的关注焦点。
彼时,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正加快推进地方配套立法以保障长江保护法落地实施。谢德体为此建议,长江保护的地方立法一定要尽量细致,要明确保护的范围、举措、处罚等内容。同时,这些内容还要让大家易学好懂,看了之后能自觉守法。
随后,《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的决定》《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先后出台,进一步推动长江保护法在重庆落地落实。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看着曾经属于长江的诗意逐渐回归,谢德体别提有多开心了。
“我感到很欣慰,也很荣幸。一方面是因为我的建议为推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见证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谢德体说,为了更好地保护长江及其支流,为了获取更真实的材料和数据,他将一如既往地扎根长江,关注相关支流,继续走访当地农民、调查库区生活、试验应用技术……为长江保护法的贯彻实施献智出力。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