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调研 > 正文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2021年工作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2-05-20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人大网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规划自然资源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忠实践行“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重大专项工作,办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指示208件。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统筹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和党的创新理论,集中专题研讨党的百年辉煌历程,及时跟进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梳理策划并办结部门民生实事25项。强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对14个区县安排8400亩专项用地指标。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配合自然资源部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策划重点项目484个,推进高竹新区等10大合作共建区域发展空间落地。汇集1157万个图斑,全面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成果对外公开发布。中央和市委巡视反馈问题、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反馈问题等整改基本完成。全面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持续深化巩固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深入落实“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回头看”,均取得较好成效。耕地保护在全国本轮规划期末目标考核中列居第12位。

  二、深化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深入落实“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全市“三级三类四体系一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加快形成。市规划委员会、市名城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制不断完善,组织召开市规划委员会会议4次、审议27项重大规划成果。统筹“三条控制线”划定,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优化调整用地空间比例超过22.5%,补充调入3618平方公里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价值的区域,调整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内90%原住居民生活生产空间布局。深化完善《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并完成公示,主城都市区各区分区规划和“两群”地区各区县总体规划初步形成。立足做大做强“一区”,编制完成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支点城市、桥头堡城市、綦江—万盛等跨行政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梯次互补发展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立足做优做特“两群”,深化万开云跨行政区域一体化都市区空间规划,特色优势发展空间格局有效建立。完成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以及交通、市政、历史文化保护等40余项重点专项规划编制。

  三、坚决守护自然资源红线底线。牢记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管护使命职责,严格责任落实。切实把耕地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规范落实占补平衡,补充耕地9.5万亩,补划后水田占比提高18%,坡度小于15度的耕地占比提高21%。采取长牙齿硬措施保护耕地,在全国率先开展补划地块100%省级实地核查,受到自然资源部高度肯定。强化新增耕地核定全流程监管,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完成长江经济带2214公顷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完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289个,试点工程入选中国十大特色生态修复案例。完成“四山”管控区国土空间规划优化调整,分类推动违法建设整治,“四山”生态品质不断提升。全力以赴防范汛期地质灾害风险,争取中央专项资金4亿元,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实现76%隐患点智能化监测预警。严格“四重”网格防灾体系落实,组织1.5万余名“四重”网格员巡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9.29万点次,提前识别隐患点802处,成功预报灾险情23起、避免637人伤亡,因灾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8.20%,经受住22次异常天气考验。

  四、科学配置土地和矿产资源。深化优化自然资源供给政策,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用好用活国家建设用地审批权委托试点政策,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科学配置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全年审批建设用地124.14平方公里。坚持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全市出让土地54.1平方公里,土地价款财政入库2044亿元。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用地支持,在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永川区试点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成交7宗、271亩。探索混合用地供给,推广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赁等用地方式,鼓励优质工业项目通过改扩建方式扩大产能,支持低产能项目转型升级,全年出让工业用地2716.5公顷、占出让总量的50.21%。全面梳理全市存量建设用地情况,持续开展“增存挂钩”专项处置行动,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8144公顷,顺利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严格落实住宅用地“两集中”出让要求,平稳有序完成三批次土地集中出让,全市出让住宅用地3.1万亩,合同价款1634亿元、同比增长2%。持续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出让矿业权57宗、收益征收入库23.26亿元,完成煤炭、锰落后产能淘汰,新产页岩气89.4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0.58%,建筑砂石产销总体平衡,市场运行平稳。

  五、积极服务城乡融合发展。聚焦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两大基本面,全力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优化全域全要素乡村空间及设施功能布局,指导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先行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完善,全市行政村村庄规划应编尽编。按国家统一部署,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成68个拟入市项目、约2032亩土地的前期征集工作。持续深化地票改革,新交易地票1066.67公顷、价款32.6亿元,交易农村产权6866.67公顷、价款2.95亿元。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TOD综合开发区城市设计,有序推进中心城区轨道步行提升,对30个轨道站点开展轨道步行提升工作。强化城市更新改造,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创新“场景营城”方法,系统推进重点片区城市更新设计,举办社区规划艺术节。突出山城江城特色,深化城市建筑强度、高度、密度及色彩管控,组织开展长江音乐厅、寸滩国际邮轮中心等重点项目方案征集,引领塑造城市特色风貌。高度重视城市文脉保护传承,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提升,磁器口后街、十八梯、山城巷等重点历史风貌街区开街。完成市规划展览馆新馆工程建设和布展,成为城市功能新地标。

  六、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围绕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全力推进规划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创新工作落实。积极争取自然资源部政策支持,新增改革试点4项。积极推进正在开展的3项试点工作任务有序落实,形成《重庆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等一批改革成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时限平均减少50%以上,网上办理率达100%,实现16个事项“川渝通办”。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助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经验成效得到国务院认可推广,我市不动产登记指标获世界银行评价为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最优。高度重视创新平台打造,新争取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落户重庆,牵头筹建“重庆(涪陵)国家页岩油气与新能源科技创新产业园”。升级打造规划自然资源科普品牌,成功注册“自然巴渝”商标,“每周一图”入选自然资源部“守正创新讲好自然资源故事”优秀案例。规划自然资源云建设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市级“云长制”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七、不断夯实地质矿产和测绘地理信息基础工作。突出重点行业领域,把握关键环节,推进规划自然资源基础支撑能力提升。大力开展基础地质调查,1: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土地质量调查覆盖率分别提升至91.1%、37.2%和44.5%,新发现富硒土地111平方公里,圈定特色农产品优先推广种植区535平方公里。云阳恐龙化石保护研究建成长83米的恐龙地层剖面示范点,秀山发现距今约4.23亿年且保存完整的袖珍边城鱼化石,合川官渡镇恐龙化石等抢救性保护工作顺利完成。持续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支撑能力,统一全市数字空间框架和基准,建成111座全球卫星定位增强基站,实现全市厘米级实时高精度定位服务。高效运行维护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综合市情、时空大数据服务等系列平台,做好地理信息数据保障,有效支撑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持续深化测绘行业管理改革,“多测合一”改革有序推进。严格测绘地理信息安全和地图监督管理,积极推进实施自动驾驶地图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有序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2022年,全市规划自然资源系统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自然资源支撑体系为目标,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精准供给自然资源要素,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原文链接:http://www.ccpc.cq.cn/article?id=289224554512453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市生态环境局2021年工作情况报告 下一篇: 市人力社保局2021年工作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