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全市商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迎难而上,勇毅前行,推动“十四五”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局。
一、攻坚克难,2021年商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商务经济跑出“加速度”。消费持续复苏向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67.7亿元,增长18.5%,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3位,两年平均增长9.6%,消费“压舱石”作用凸显。外贸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达8000.6亿元,增长22.8%,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7.5%,笔记本电脑、燃油摩托车出口值全国第一。与215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对东盟、欧盟、美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分别增长15.2%、19.5%、11.4%、26%。“双向”投资稳健增长。实际利用外资106.7亿美元,增长3.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22.4亿美元,增长6.4%;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51家,增长22.3%;累计落户世界500强312家。对外投资11.9亿美元,增长43%。
(二)内陆开放驶入“快车道”。开放通道不断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07个国家(地区)315个港口,运输箱量增长54%;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过4800班,开行量和货值货量均居全国首位;国际航线增至106条。开放平台不断完善。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开放平台引领辐射功能持续增强,万州、永川综合保税区先后获批,重庆知识产权法庭、涉外知识产权调解中心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务协作扎实推进。重大活动圆满成功。成功举办西洽会、智博会、上合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等重要活动,组织参加消博会、进博会等经贸活动收效良好。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举办进博会重庆投资贸易合作恳谈会等招商活动320次,康宁显示玻璃基板前段熔炉生产线、星光国际精准医疗、阿斯利康分拨中心等项目落户重庆。
(三)改革创新释放“新动能”。政策争取成效显著。重庆获批率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中西部唯一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省市,两江新区入选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重庆高新区成为首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之一,江津区获批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制度创新效应明显。自贸试验区新形成自主培育改革创新成果16项,启动10个联动创新区建设,区内累计新增市场主体超过6.3万户,集聚了全市超1/4的进出口企业,贡献了全市约70%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深化RCEP规则研究,组织举办线上专题培训班。试点示范取得进展。二手车出口实现零突破,品牌整车保税进口超过7000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增至17个。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完成试点任务70%,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超25亿美元,增长10%。数字商务蓬勃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涌现,全市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27.3%,两年平均增长35.9%。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63.3%,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四)城乡商贸唱响“协奏曲”。培育“巴渝新消费”,打造“爱尚重庆”品牌,举办不夜重庆生活节、火锅美食文化节等活动700余场。推进解放碑全国示范步行街提档升级,开展市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十八梯、光环购物中心等项目开业营运。“四首经济”取得成效,新增品牌首店203家。擦亮夜间经济名片,推进夜间经济核心区、示范区建设,连续三年荣登中国城市夜间经济活力十强榜首。推进11个标准化智慧化菜市场示范建设,改造农贸市场和菜市场175个,新增市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52个,完成菜园坝等老旧市场外迁。农村网络零售额317.7亿元,增长30.6%,淘宝村、淘宝镇分别达13个、10个。
(五)商务惠民彰显“大情怀”。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体系,确保商务领域无重大集中感染案例发生。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量足价稳,双福国际农贸城封闭期间应急保供被商务部誉为“教科书式”做法。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安排“一促两稳”援企惠企政策资金4.58亿元,帮助企业获得中央进口贴息资金6282万元。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开展“三送一访”活动。筹措2.85亿元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和流通体系建设。消费扶贫成效显著,完成消费帮扶62.13亿元,三个案例入选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落实落细“3+5+N”民生实事,20项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全部完成,智慧菜市场建设入选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
过去一年极不平凡。市商务委以党史学习教育激励担当作为,编制实施“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发展规划,在新征程上谱写了商务发展新篇章。当前疫情多点散发,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商务领域表现明显,消费恢复不够充分,稳外贸任务艰巨,稳外资难度加大,中小商贸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踔厉奋发,全力抓好2022年商务工作
2022年,市商务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全力稳住商务经济基本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聚焦促消费,全力巩固向好态势。一是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按照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会的部署要求,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城市建设试点,打造中央商务区、寸滩国际新城国际消费极核,建设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世界知名商圈,大力发展“四首经济”,联动四川共建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大力推动国际购物、美食、会展、旅游、文化五大名城建设取得新进展。二是加快释放消费潜力。继续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提升传统消费,提振汽车家电家装家具等大宗消费,推进餐饮住宿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培育新型消费,培育智慧商圈、智慧餐厅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办好火锅美食文化节、不夜重庆生活节等“爱尚重庆”消费促进活动,重点培育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展会。传承创新“老字号”,打造商旅文体融合的潮流打卡新地标。三是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实施城市商业提升行动,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夜间经济、国际美食等聚集区,推动商品市场优化升级,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健全县域商业体系,实施农村商贸流通“六大行动”,支持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完善城乡配送网络。制定乡村振兴商务在行动实施方案,提升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推进家政兴农、数商兴农、蚕桑兴农和消费帮扶。
(二)聚焦稳外贸,奋力推动稳量提质。一是稳预期。全面贯彻国家跨周期调节稳外贸政策措施,认真落实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出口信贷支持力度,缓解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国际物流企业与外贸企业对接机制,发挥海外供应保障协调机制作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保障进口渠道稳定可靠畅通。二是优结构。加快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际营销体系和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做强一般贸易;扎实推动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培育建设,巩固提升笔电企业高附加值订单,加快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做稳加工贸易。积极扩大进口,支持两江新区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三是扩增量。加快发展总部贸易、转口贸易、保税+服务贸易等新业态,争取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推动平行进口汽车常态化运营。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争取开展医药产品和宠物食品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加强海外仓建设,培育认定一批跨境电商示范区。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四是拓市场。抢抓RCEP实施机遇,实施市场多元化行动,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开展品牌商品海外行活动,让更多“重庆造”产品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大市场。
(三)聚焦稳外资,努力实现保稳促优。一是压实引资责任。建立区县、部门、开放平台联动机制,完善利用外资考核办法。发挥外资调度会、重大外资项目直通车和外资服务工作专班作用,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完善外资政策体系,鼓励支持外商加大先进制造业、外资研发中心投资。二是加强精准招商。举办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常态化举行高层视频连线和云上签约,开展“链长制”招商,扩大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等领域引资规模,特别是要稳定和扩大制造业利用外资,利用好有效的承载空间,推动招商引资企业落地,促进企业增资扩产。三是强化平台作用。用好西洽会、智博会和进博会等招商平台,举办跨国公司“重庆行”,促进外资项目对接。发挥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开放平台作用,落实好国家级经开区新版考核评价办法,提高开放平台利用外资水平,打造稳外资“主阵地”。四是做好项目保障。完善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机制,加大全流程服务力度,常态化开展“三送一访”活动,及时解决外资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为企业稳定经营提供服务保障。加强重点外资项目用地、用能、环保、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的保障,推动项目早签约、早投产、早达产。五是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此外,要加强国际投资合作,促进对外投资健康发展。
(四)聚焦“三开放”,拓展商务高质量发展空间。一是推进思想开放。开展商务干部大学习、大培训、大调研、大讨论,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经济思想,放大思想格局,跳出商务看商务,立足全局看商务,推动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提升能力、顺应变革,唤起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用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培植商务发展新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中谋划工作新抓手,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二是推进协同开放。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打破行业界限,突破部门藩篱,进一步加强部市合作、部门协作、上下联动、政企协同、产业融合、平台协作,形成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工作合力,努力实现政策互惠、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设陆海新通道、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川渝商务协作、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等重点工作,推动各类试点示范融合贯通,加快构建“一区两群”协同开放新格局。三是推进制度开放。高质量实施RCEP行动计划,对标CPTPP、RCEP、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持续深化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领域制度创新。加快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推进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和联动创新区建设。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项目化清单化实施86项试点任务;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动国际职业资格互认、保税维修等不断创新突破。鼓励基层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