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审计署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审计委员会抓总统筹下,全市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扣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为全市“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坚强审计保障。全年共实施审计项目1285个,查缴及督促被审计单位归还财政资金175.79亿元,核减政府工程投资29.92亿元,向司法、纪检监察等机关移送问题线索457件。
一、提升政治站位,在强化审计使命担当上下实功
(一)突出政治引领,确保审计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常态化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安排工作、制定计划和实施项目,以强有力的监督保障各项决策落地见效。积极发挥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职能作用,提请市委审计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研究“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年度审计计划等审计重大事项,指导各区县党委审计委员会完善相关制度机制237项,严格向市委市政府、市委审计委员会和审计署报告重大事项69件次。
(二)强化政治能力,高标准统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坚持把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举办2期专题读书班,组织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19次65学时,班子成员交流党史学习成果64人次、讲授专题党课28人次,并通过参观革命遗址、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等方式,教育引导审计干部在深学细悟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党员参加“进园区”“进社区”等志愿服务20余项、1026人次,聚焦中小学收费、养老保险缴纳等民生实事,研究确定16项“审计为民”办实事任务,直接服务群众6900余人次、推动落实资金9450万元。
(三)提升政治担当,高质量推动机关党建工作。统筹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完善支部工作指南、临时党支部管理办法等制度,强化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党建与业务有效融合。扎紧扎牢廉政防线,制定审计廉政风险防控清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对14个审计现场党建廉政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全覆盖开展审计干部在高校或社团兼职、“挂证”取酬等专项清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市委实施意见要求,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稳步实施审计干部三年轮训规划,分层分类举办培训班39期、培训1.16万人次,积极争取加大干部选拔交流力度,有效激发了审计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我局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命名为全市首批模范机关,11个集体和10名个人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等市级以上表彰,在全系统营造了敢于担当、比学赶超的进取氛围。
二、靶向精准履职,在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上讲实干
(一)聚焦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积极作为。围绕落实“六稳”“六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等决策部署,对稳外贸、稳就业、减轻企业负担、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深入揭示了政策不落实、项目不落地和政策措施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与四川省审计厅协同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项审计调查,及时跟进重大项目合作共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共治等情况,推动两地协同落实相关战略要求。
(二)聚焦安全,在防范经济运行风险中强化支撑。紧扣财政资金提质增效、财政风险防范,对市和区县财政管理情况进行全贯通审计,揭示了预算约束弱化、资金沉淀闲置、绩效管理推进滞后、政务信息化项目重建设轻应用等体制机制问题,促进财政增收节支47.66亿元。紧扣统筹发展和安全,开展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运营管理、区县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审计调查和8户市属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反映了经营决策不当、国有权益损失、风险管控不力等问题,为防范化解国企领域重大风险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聚焦改革,在推进改革纵深发展中强化保障。聚焦投融资体制改革,以“三审融合”方式开展了交通系统建设管理审计调查、经济责任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首次探索实施对市城投集团建设业主管理职责履行情况的审计调查,深入揭示了建设行业监管和业主履职不到位、项目投资控制不严格等系统性问题。紧扣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市和区县101名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深入揭示了污染风险防控、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向司法和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环保领域问题线索9件,其中5件已立案查办。
(四)聚焦民生,在促进共享发展中用情用力。认真贯彻落实“三农”工作新要求,对易地扶贫搬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园区建设等开展审计,深入揭示了资金项目管理不规范、产业扶持项目效益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并与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开展三次审计整改督办,督促问题“清零”。聚焦公共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加大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医保基金管理、市中医院医改政策执行等民生项目审计力度,揭示了棚户区改造政策落实不到位、骗取套取医保基金、公立医院违规收费等典型问题,促进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五)聚焦法治,在促进权力规范运行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拓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广度深度,全年审计市管领导干部45名,督促上缴归还资金91.9亿元,促进健全完善管理制度442项。优化联席会议运行机制,在查处重大问题线索、督促整改等方面加强联动协作,选择2个项目开展巡审同步试点,分行业汇总分析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为更立体地了解干部提供了详实参考。
三、坚持夯实基础,在推进健全审计治理体系上出实招
(一)突出创新驱动,审计工作动能有效激发。积极探索建立以研究型审计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加强宏观分析和研究提炼,形成了一批有建设性、引领性的研究型审计成果,全市审计机关上报综合性分析报告和重要审计信息等1055篇,其中893篇获得党委政府领导批示,相关单位根据审计建议建立健全规章制度995项。全力完成“金审工程”三期建设,制定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投用资源环境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分类优化1285项数据分析模型并在全市推广运用,有效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二)狠抓统筹联动,审计成果运用实效显著提升。积极构建审计与人大监督、政府督查、行业监管共促整改的工作格局,加强对审计整改落实的销号清单管理,对到期未整改问题进行逐项梳理研判并向被审计单位发送86份整改反馈函,首次与市政府督查办联合开展对住房城乡建委系统审计整改的全面现场核查,每季度分别与财政、国资、生态环境等部门召开协作会议通报审计结果、研判解决方案,推动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屡审屡犯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聚力依法履职,审计法治水平再上台阶。全力抓好宪法、新修订审计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推进《重庆市审计监督条例》修订工作纳入立法预备项目,连续两年对区县审计业务质量进行全覆盖检查,并对审理会议制度不健全、投资领域规范性文件清理未完成等问题开展“回头看”,坚决纠正违规将审计项目整体委托外包等行为,用法治思维守牢审计质量“生命线”。
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全市审计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新发展阶段下审计监督履行好常态化“经济体检”职责的理念思路仍需探索优化,部分审计干部的能力、素质、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审计工作新要求,审计全覆盖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对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2年,全市审计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两个确立”统一思想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规定,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主责主业,担当作为、攻坚克难,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扎实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持续发挥好审计对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作用,推动“六稳”“六保”工作任务落实落地,为全力稳定经济大盘、稳住社会大局贡献审计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