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0年8月1日起施行。4月25日至28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赴开州区、市群众艺术馆、大足区,围绕《办法》的具体条款一条一条看落实,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走近群众
《办法》第二十四条市、区县(自治县)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公众文化需求征询,并将公众文化需求作为制定和调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或者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的依据。
走进大足区棠香街道红星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科普活动室、职工书屋、亲子阅读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完备,各色各样的公益课程和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一行调研大足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情况。图为大足区图书馆盲人阅览区域。新华网 刘磊 摄
“平时这里都会开展一些什么样的活动,你们参加得多吗?”在红星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向居民询问。
“现在活动非常丰富,有时候还会有一些专业的老师来指导培训,现在的公共文化设施也有了升级,大家能够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正在排练舞蹈的居民说到此,连连称赞。
“《办法》实施后,政府强化了规划保障,加大了资金投入,公共文化服务得到了极大提升,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市人大代表、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说。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尚不充分、不平衡,一些地方还存在设施陈旧落后、建设面积不足、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在调研中,有区县反映了这一情况。
“公共文化服务应强调均衡性、便利性、可持久性。”调研组成员建议,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共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公共文化场馆延时开放
《办法》第二十七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众文化需求,确定并公布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目录以及有关信息。
“去年以来,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升级改造了剧院舞台和座位区,改造了一楼线下体验空间,很多市民说体验感更好了。”在重庆市群众艺术馆,一位志愿者说,特别是一些免费开放培训内容,让市民赞叹不已。
市民在重庆图书馆读书。重庆日报记者 黄琪奥 摄
重庆市图书馆馆长任竞介绍,《办法》实施以来,重庆图书馆优化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2021年接待到馆读者210多万人次。
据悉,我市“三馆一中心”全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年服务群众达7200万人次以上。《办法》实施以来,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施错时、延时开放。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每周不少于64小时,文化馆每周不少于56小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周不少于42小时,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周不少于30小时。
扩大专业志愿者队伍
《办法》第三十九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相融合,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或者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等。
《办法》第四十条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文化志愿服务。
“社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有专门的老师指导吗,这些人员是怎么构成的?”
“我们现在有体育指导员117名,他们主要是指导培训社区开展球类、健身活动,这些人员全是志愿者。”大足区双路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江川向调研组介绍了运营情况。
“随着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人数偏少等问题就更加突出了。”有区县建议,加强基层各类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民间艺人等,充分发挥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定期组织专家到基层开展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同时,建议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扩大专业志愿者队伍,建立管理、激励和培训机制。
加强数字化转型升级
《办法》第二十五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全覆盖。
“其实我们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调研中,开州区厚坝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向调研组说出了当前的困惑。该负责人表示,由于知识文化水平不均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力度不足等原因,在线上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罗智敏说,《办法》的实施促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更加完善,数字文化资源更加丰富。以重庆市群众艺术馆为例,2021年线上活动累计浏览量达2487.3万人次。虽然我市文化数字馆数字建设在全国排在前列,但未实现总量与适用性的双轮驱动,换言之,具有行业特色的数字资源集群还没形成。比如,在老百姓喜欢的慕课中,内容精粹、单元格小、表现丰富、交互性强的课程还不够多。
“在创新服务方式上还有一定差距,应该引起重视。”调研组成员表示,从调研情况来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还比较单一,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与市场接轨不足,建议加强数字化建设,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线上服务品牌。探索新路径,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丰富“公共文化+”业态,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记者|陈敏
编辑|朱苗 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