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进法》也将“双减”工作写入法律,对“双减”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人大监督也随之跟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重庆的全国、市、区人大代表们是怎样看待“双减”工作的,他们又有哪些好的意见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
关于双减政策,全国人大代表,谢家湾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刘希娅分享说,“双减”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回归大自然,然而有家长担心考试,担心升学,十分焦虑。“其实“双减”减的不是成绩,不是质量,而是通过小切口系统重构教育生态,真正融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回归教育本质,提升孩子们的成长质量。”
刘希娅讲述,十几年前,她所在的学校深入推进减负,提质素质教育时就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阻力。老师们带着一时不被理解的心酸和压力对她说:“校长,我们真是为了孩子们好,千万不能放弃。”
“我们没有放弃,因为我们深刻理解,减负是为了更好的提质增效,真正的教育不应该依赖刷题和时间的堆砌,真正的素质教育也不怕科学的考试。”学校减负了,成绩怎么办?刘希娅给出的答案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用同样的要求、同样的成长路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去要求他们,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就是要有因材施教的策略和有教无类的情怀,不辜负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这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也应该是社会与家长们的理性共识。”刘希娅说。
市人大代表唐宏宇
“巩固和扩大义务教育‘双减’成果,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这是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也是作为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唐宏宇所关注的。
自从国家提出“双减”后,重庆教育系统积极落实,针对义务教育语文等12个学科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发布了指导意见。在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方面,重庆各地各校也有诸多好的做法。唐宏宇告诉记者,比如重庆一中所在的沙坪坝区,就聚焦“学有优教”,促进教育全面、优质、协调发展,变“有学上”为“好上学”“上好学”,在深化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优质学校集群化发展方面积极探索,也取得丰硕成果。
在唐宏宇看来,“双减”本质上还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来教育和培养。“我们觉得教学的本质是培养人,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双减’的主要举措还是要提高课堂效率。”唐宏宇介绍,学校根据重庆市发布的“双减”作业指南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质量,真正把学生的作业负担减下来,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自由而自觉地去学习。
学校还十分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健康和全面成长。“学生的作业负担重,指的是知识方面的作业负担过重,而在实践作业方面,我们觉得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加强。所以学校的公益课还包括了体育、美术、音乐课。”唐宏宇称。
市人大代表徐登权
重庆市人大代表、五洲世纪集团董事长徐登权特别关注“双减”后的作业问题。“‘双减’背景下,许多中小学校开展了关于作业改进的实践探索。”徐登权介绍,他调研发现,当前,重庆的中小学在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求等方面没有制定统一实施标准。特别是一些教育质量亟待提升的农村地区,进行专业化、个性化作业布置难度较大。
作业改进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必然要求。徐登权表示,制定双减作业标准,有利于中小学校把握好作业“质”与“量”的平衡、加强作业促进学生基础发展与满足个性需求之间的协调,以及把握作业改进与学校教育其他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城市与乡村之间“教育资源均衡化”,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增强教育活力。
为此,徐登权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将学生作业如何科学布置,作为一个课题来深入研究,推动各中小学实现“巧”布置学生作业的目标。
“双减作业”标准制定要以全面育人为导向。徐登权认为,中小学作业改进必须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作业改进的根本目的,其标准制定要把握“质”与“量”的平衡。
在徐登权看来,“双减作业”标准的制定要关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要重视知识与学生个体生活经验的整合,还要体现学校所学知识与社会整体发展的关联,确保在有限的作业时间内,最大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参与和情感的投入。
此外,徐登权还表示,“双减作业”标准的制定需要教研体系的参与,通过教研院共同研讨来设计一份双减作业“标准”,确保“双减作业”标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要由教研院联合有实力的专业研发单位和部门,加强作业改进方面的交流,通过深度研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学科教学的改进与优化。
涪陵区人大代表李开国
“双减”无疑是当下最火的教育话题之一。在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双减”依然是重中之重。从去年秋期起,全市绝大部分中小学在落实国家教育部“双减”规定后,均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推出“5+2”模式,即:学校每周为学生提供5天的延迟课后服务,每次服务不少于2小时。
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其初衷是为了回归学校的育人本位、回归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进一步增强学校教育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举措,但从实施课后服务以来,其形式、内容、质量还不尽如人意,与家长的期望尚存差距,主要表现在:课程形式与内容单一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为此,涪陵区人大代表李开国对课后延时服务提出建议:
特色设计,梯度提升。每一所学校的管理、师资、场地、资源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我们需要根据学校的特征进行特色设计,围绕养德、启智、健体、审美、乐劳等领域,制定符合校情的课后延时服务方案,让学生选择性参与到课后延时活动中来,达到高效服务的目的,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精心运作、有序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
尊重差异,多重选择。为了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用心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新理念作业,关注各类学生知识更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在自主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作业,促进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同时,整合教师资源,盘活各类资源,突破学科、教室、校园壁垒,以校本课程和兴趣社团为基础,开发出丰富多彩、有吸引力、教育性与趣味性并重的课后服务课程,让日复一日的课后服务成为别开生面的成长园地,既增知识,又长体格,稳步提升延时服务的质量。
编辑|朱苗 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