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监督动员部署会暨工作汇报会,这标志着市人大常委会与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开展的“双减”工作监督正式启动。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市政府副市长熊雪,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周少政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采取“现场+视频”的方式举行。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副秘书长,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组成人员,部分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市网信办、市发改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等,在市人大机关四楼会议厅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分管副主任,教科文卫专工委负责人,本级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在各区县设置的分会场参加会议。
据介绍,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双减”工作情况的报告,是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点监督工作。本次监督工作将围绕市政府、义务教育学校、校外培训机构三方履行“双减”职责的情况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双减”工作情况,准确查找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督促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努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在监督中,除明察外,还将采取暗访、抽查的形式,随机电话访问部分家长,了解学生负担情况;不事先通知、不打招呼,随机走访部分学校、培训机构,了解有关情况。
会上,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双减”工作情况的汇报,以及市级相关部门的补充汇报,并开展了“双减”工作监督专题培训。
“开展‘双减’工作监督,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际行动,是努力推动我市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张轩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双减”工作监督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监督,督促全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提高对“双减”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发展义务教育的职责,采取有力措施,补齐短板弱项,不断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回应群众关切。
张轩强调,要突出重点,围绕政府履职、学校教学、校外培训,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把“双减”实施中的瓶颈问题找出来、深层次问题挖出来,深入研究,标本兼治,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推动“双减”政策更好落地落实,增强监督的针对性,确保监督取得实效。各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安排好监督工作,按照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调研。要围绕调研内容,运用多种方式,拓展调研渠道,提高调研效率,注重跟踪问效,对调研了解到的问题,同步交政府研究处理,将监督调研过程与推进突出问题的解决有机结合,“一追到底”,务求监督实效。
张轩要求,强化责任担当,高标准、严要求开展监督,“双减”工作监督调研中的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要及时向市委报告,各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也要及时向同级党委报告。敢于监督,敢于“挑刺”,善用“放大镜”“探照灯”查找“双减”工作中的问题根源。坚持严实作风,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认真调查核实监督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和问题,积极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新闻
1545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减至7家
2021年7月,党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随后,市委印发《重庆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方案》,对我市开展“双减”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截至目前,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哪些工作?在市人大常委会“双减”工作监督动员部署会暨工作汇报会上,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了我市“双减”工作情况。
精细化指导作业设计
据介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总体工作方案,市教委出台了校内减负、校外培训减负具体方案,市级有关部门单独或联合出台“双减”系列配套政策40余个,全面搭建起“1+2+N”政策体系。
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重庆市分学科精细化指导作业设计与实施、重庆市家校共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沙坪坝区全面推行培训预收费第三方托管、渝中区“三个精准”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等经验做法,入选教育部“双减”经典案例,并向全国推广。
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
我市在推动校内提质减负方面也取得不俗成绩。
一是提高作业育人效能,健全作业管理长效机制、强化作业设计指导、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不断提升作业管理水平。目前,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作业时间控制均达到国家要求。
二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扎实推进“5+2”课后服务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实现课后服务“四个全覆盖”(周一至周五每天全覆盖、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所有学科全覆盖、所有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三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组织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教师投身课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教委出台《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等,推动全市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
处理违法违规机构1589家
据悉,全市1545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1538家,其中转型1064家、注销或停办474家,压减率99.55%。
我市还出台相关制度,明确规定不得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再审批新的学龄前儿童校外培训机构;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体育、文旅、科技部门配合的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类培训机构审批管理机制。
同时,加大监管力度,扎实开展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专项整治,共排查梳理与“培训”“教育”有关的机构约2.6万家,开展联合执法8217次,处理违法违规机构1589家。扎实开展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超高收费专项治理,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登记为非营利性,出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了家庭教育培训负担。
为了加强风险管控,出台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和培训材料管理办法,开展培训机构培训材料专项整治。目前,全市各区县均建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和服务平台,对所有已审批的机构采取“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模式进行监管。
深化教育制度改革
此外,我市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建立教育评价配套政策体系、人才体系和问效体系,在全国率先组建全市教育评价改革咨询指导委员会,率先实施市级集中督查和区县交叉督查,深入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点。
此外,教育督导改革初见成效,在全国率先制定“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出台《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标准》等,强化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连续10年开展全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在全国率先将劳动教育纳入监测体系,全面启动“五项管理”“双减”专项监测工作。
记者|陈敏 廖灿勇
编辑|朱苗 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