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工作 > 正文

代表“驻”进小区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发布时间:2021-08-10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人大网

  在巴南区花溪街道先锋新村小区,居民曾经对小区治理并不满意。如今,志愿服务送到人民心坎上,小区处处洋溢着文明新风尚。

  这一改变,源自人大代表工作站建在小区、人大代表联络点设在楼栋,有效地促进了民生实事落实办理。

  说者无意 听者有心

  一天,巴南区人大代表、先锋村党委书记潘玲到先锋新村小区进行走访,无意间听到一个孩子对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去我们同学家里面,他家小区好漂亮哦!很干净,还有很多花。”

  潘玲说,小朋友的话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由此想到,听取群众心声,仅靠人大代表平时召开选民大会收集意见,还远远不够。

  据了解,先锋新村小区是拆迁安置房小区,相比其他商品房小区,在环境上存在差距,小区居民期望环境能得到改善。潘玲想帮助大家改变现状,提升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随后,潘玲建议,将代表工作站建在小区、建在楼栋里,让代表与选民成为街坊邻居,真正倾听到选民的心声。

  潘玲的想法在先锋村两委会上通过。

  先锋村开始在先锋新村小区试点,把代表工作站建在小区、代表联络点建在楼栋。先锋村明确,负责该小区的人大代表在每栋楼招募一名党员志愿者,协助代表收集本楼栋的社情民意;同时,打造特色楼栋文化,创建了“平安楼栋”“友善楼栋”“和谐楼栋”“诚信楼栋”“孝善楼栋”“环保楼栋”等特色楼栋,营造文明新风尚。

  引领实施精细化管理

  自开展试点以来,人大代表通过小区代表工作站和楼栋代表联络点,收集到上千条意见建议,归纳整理后发现,大多问题能够通过实施小区精细化管理来解决。

  如何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精细化管理?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更作为先锋村党委书记,潘玲带领党员志愿者们在小区开展广泛宣传,不断引导村民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协同”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自治方面,潘玲组织小区居民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形成了包括乡村环境治理、垃圾分类、村民“十不”行为规范等《村民公约》。运用村歌、村徽、村训,强化村民身份的认同感,建立“村民道德风尚卡”,奖罚分明,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工作机制。

  法治方面,潘玲多次协调辖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花溪派出所,切实发挥法治在维护辖区稳定、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保障作用。建立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室),以代表工作站和代表联络点为主要阵地,开设法治讲堂,打造一刻钟“法律服务圈”。

  德治方面,以打造“孝善先锋”品牌为抓手,形成了孝爱、孝廉、孝和、孝德的特色人文体系。代表不断在小区、楼栋开展理论宣讲、文化科普、移风易俗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崇德扬善的传统美德真正进村、入户、走心。

  治理模式将在全街道推广

  家住巴南区花溪街道先锋村的王某某和张某某结婚30多年,最近却因一些事闹得不可开交,最终在潘玲的调解下化解了纠纷。

  新工地社区的高龄独居老人张爷爷,由于子女远在外地,十几年来的日常生活都是由社区66岁的志愿者朱大姐及其老伴照料。

  周末加班孩子没人看管,“周末课堂”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妇女进城务工,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何种职业,就业指导志愿者精准剖析,助力择业;农村房前屋后杂乱不堪,小区卫生死角引发居民吐槽,环保志愿者齐心协力让人居环境焕发新“颜值”;健康义诊、义剪、法治知识普及、电信诈骗防范、垃圾分类敲门入户……

  通过打通代表与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先锋村呈现出“党建引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办事方便,治安良好,安全稳定,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局面。

  先锋村也因此先后荣获重庆市“巾帼示范村”“全市十大开放式社区”“重庆市和谐示范村”“重庆市文明村标兵”等多项荣誉。

  潘玲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愿望,提升了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今,该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将在全街道推广展开。

  

  记者|宋婷婷

  通讯员|方芳

  编辑|朱苗 常畅


原文链接:http://www.ccpc.cq.cn/article?id=311119

上一篇: 李虹调研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下一篇: 136户村民喝上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