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调研 > 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我市实施《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08-10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人大网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我市实施《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以下简称《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进行了认真研究,加快推动落地落实。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整合力量督促整改

  2020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形成了《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议意见》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市政府市长唐良智多次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强调,要抓好全民健身有关工作,把重庆建设为体育强市。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组织相关部门对《审议意见》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逐项研究,要求对标对表梳理分类,短期能够整改的事项,要尽快整改到位;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要排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市体育局、市教委等部门强化统筹,组建工作专班;印发整改工作措施,明确整改内容、任务分工、整改目标和完成时限;建立督导机制,加强对相关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指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针对问题,对标对表提出整改措施

  针对《审议意见》指出的4个方面的问题和3个方面的建议,市政府逐一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并督促抓好落实。

  (一)加强普法宣传,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力。针对“法定职责落实有差距”“全民健身需强化”的问题,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强化全民健身政府职能。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的重要论述和全民健身有关政策法规纳入区县领导干部培训学习内容,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水平。要求各区县领导干部把抓好全民健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把《条例》规定的各项责任、义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进一步优化区县机构设置,充实基层体育工作人员,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二是进一步加大《条例》宣传力度。结合普法宣传,建立完善由体育部门牵头,司法、宣传部门配合的《条例》宣传工作机制,深入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对《条例》内容进行宣传解读;将《条例》内容、健身知识和体育公共服务信息编印成多种宣传册、宣传画,并制作宣传礼品,结合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大型体育赛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宣传发放;发挥新闻媒体作用,组织开展《条例》和健身知识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让更多市民认知、熟悉并掌握相关内容。三是大力宣扬表彰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典型。继续推进全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县)创建工作,鼓励区县在全面健身事业上争优创先。将体育系统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列为市级部门表彰常设项目,定期实施表彰,对在全民健身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予以表彰和宣传。四是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多方位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市、区县政府落实属地责任,主动接受人大的监督并抓好问题整改;体育行政部门落实业务主管责任,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强化考核问责;建立区县文化体育综合执法队伍,开展《条例》执法,延伸、夯实乡镇组织基础,逐步将乡镇文化站调整为文体站,并纳入区县统一考核。

  (二)完善制度设计,推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针对“全民健身设施有短板”“布局规划不到位”问题,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制定行动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科学编制新周期实施计划和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紧盯薄弱环节,明确工作目标,提出措施办法,拟定年度工作清单,落实责任主体,确定完成时限。科学编制出切合重庆实际、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五年规划,以引领全民健身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二是以目标引领促发展。提出“力争2035年前,举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目标任务,比对条件要求,利用3个五年规划的布局和建设,力争将我市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体育名城。三是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加大财政体育场馆、设施投入力度。同时,采取政府引导产业资金扶持、企业冠名、社会赞助、市场运作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并参与体育场馆的管理和运营。

  (三)注重培育打造,增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引领效应。针对“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有待深化”问题,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加快创建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大力实施《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行动计划》,邀请国内知名体育专家团队对我市实施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行动计划进行中期评估,提出工作建议。二是全力提升全民健身赛事的参与度。坚持申办一批、升级一批、自创一批精品赛事,努力提升群体体育赛事的品质和影响力。贯彻落实唐良智市长“要争取更多有影响力的国际赛事固定在重庆举办”的指示要求,积极向国际各体育协会、国家体育总局申办各级各类大型群众体育赛事。打造“区区有品牌、县县有特色”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结合区县人文地理特点,重点打造区县全民健身活动品牌。三是努力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化、专职化水平。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建立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校园担任或兼任体育教师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制定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制度,明确教练员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推进校校、校企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开拓和运用社会资源,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推进课程开发,提升体育教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可持续性。针对“全民健身经费投入不足”“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不达标”“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推进缓慢”“个别区县文化旅游委未设体育科、人员编制不够或素质不高”等问题,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依托市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规范完善市体彩公益金管理使用办法,定期对体彩公益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计。探索建立公共体育设施运行考核评价制度,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捐赠和赞助;加大公共体育事业产业化、市场化力度,激励社会资本参与全民健身建设。探索研制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明确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建设的选址布局、配建指标和功能设置、建筑设计以及室外场地要求等。二是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督促中小学按照限定锻炼项目、人数、时间的“三限”办法和预约登记制度,分类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公办高校室外体育场馆基本实现全面开放,部分室内体育场馆实现申请开放或限时、限量、限项开放,部分民办高校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并为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三是加强体育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各区县明确从事体育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齐工作人员,实现专人专干。在机构合并的区县争取设立事业性的体育事业管理中心,专门从事体育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推进人员轮训制度、上挂下派代职制度,与市内大中院校、医院建立协作机制,加强体医、体教综合性人才培养。建立重庆市体育专家智库和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提升体育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四是加快建立重庆市智慧体育服务平台。推进大数据体育事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化体育产业的实际运用,发展网上体育消费经济,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市、区县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无缝连接和资源共享。

  三、狠抓落实,措施办法初见成效

  针对问题,全市各级政府严格按照既定措施抓落实,部分措施的执行已取得预期的效果,问题得以整改。

  (一)知晓度、参与度得到有效提升。2020年疫情防控发生以来,全面推动“云健身”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实现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学习健身知识、完成健身运动。全市共发放宣传手册58802本,播放宣传视频7194条,悬挂宣传横幅1373条,开展全民健身知识讲座或培训162次。举办线上健身互动挑战赛541次,40余万人次参与,线上与线下指导健身9万余人次。市武术协会、市健身气功协会在华龙网重庆客户端推出了重庆市八段锦网络交流大赛、云上太极等赛事,参与作品539人次,点赞量50万次,访问量270万次。2020年下半年,组织开展市级大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8场次,组织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900余名,对8个区县1000余名体育骨干进行《条例》宣讲,群众的健身意识和健身技能得以提升。

  (二)全民健身发展状况评估报告已向社会公布。2020年6月,各区县已完成全民健身发展状况评估工作,并于2020年底向社会公布。

  (三)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已全部建立。《审议意见》指出,梁平县、城口县、垫江县等7个区县未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相关区县已于2020年底全部完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四)奉节县公共体育场、游泳馆建设工作将于今年启动。《审议意见》指出,奉节县规划的公共体育场、游泳馆项目等公共体育设施未落地。经市体育主管部门督促,目前相关项目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了建设设计、预算方案,完成土地已征收,正在筹措资金,将于近期启动建设。

  (五)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每万人足球场地已超国家标准。根据市体育局统计调查:2020年,我市体育场地面积总量为5891.4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9平方米,超过国家标准0.09平方米;足球场地2312块,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74块,超过国家标准0.04块。

  (六)对体育设施拆除未重建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城口县因城市整体规划拆除了县城周边部分体育设施问题。目前,城口县已建成绕城健身步道,并配建了体育设施,满足了群众健身需求。涪陵区因城市整体规划,拆除了易家坝体育场问题。已敦促涪陵区政府对涉及拆除体育设施的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并整改。

  (七)明确了规划,下一步重点解决的相关问题。编制体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具体措施,重点解决支持体育产业发展措施不力、利用边角地规划配建体育设施相对较少等问题。

  其他部分问题解决尚需时日,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部分短期内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将立足长远,分期分布推进。同时,对个别区县存在的问题,将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整改到位。

  四、持续推进,不断促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指导下,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质量。

  (一)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行动,深入贯彻落实《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围绕便民惠民抓好全民健身“六边工程”(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健身赛事、健身活动、健身设施、健身指导、体育文化)建设。依托市、区县两级政府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二)推进全民健身均衡化。推动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县)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城乡、行业和人群间均等化。加大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重点扶助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全民健身发展。

  (三)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布局全民健身场地,科学规划,统筹利用绿化空间、楼宇、学校体育设施,聚焦“三大球”和冰雪运动场地设施,重点新建一批市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公园、中小型体育场馆、市民多功能运动场、健身广场、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设施,力争2025年全市新建150个社区体育公园,建成健身步道13000公里,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编制实施《重庆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规划》,结合市民体育需求和人口分布,大力实施公共体育设施补短板工程,指导有条件的区县开展航空运动、水上运动、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汽车自驾营地等健身设施建设。实施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全民健身设施项目,注重小型室外健身设施建设。开展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加强中心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维修改造和提档升级,确保实现市、区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健身场地全覆盖。

  (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造群众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办好全市性全民健身运动会,充分发挥全民健身日和全民健身月活动引领作用。实施“区区有品牌、县县有特色”全民健身特色品牌创建工程,指导各区县定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广泛开展职工、农民、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幼儿、老年人等人群健身活动。

  (五)完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加强市、区县两级体育总会建设,完善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带动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到2025年,经常参加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8%,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8名,市级单项体育协会达到60个以上,推动区县全部建立体育总会,全市85%的乡镇(街道)和90%的城市社区建有体育组织。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普及推广科学健身知识,促进市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六)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加快全民健身场馆设施的智慧化发展,推行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和智慧健身中心试点。运用大数据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和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水平,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提供科学便利。加快打造体育重庆在线惠民服务平台、建成重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据库,通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大数据平台,实施健身场地设施、健身赛事活动、健身组织智能化管理。运用大数据对动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深度挖掘,建立个性化指标,为市民提供精准化体育健身服务。

  (七)持续提升体育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推进体育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广泛开展马拉松、足球、篮球、羽毛球、武术等国际、城际交流活动。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川渝两地毗邻区市县体育交流合作,推动体育赛事活动、体育设施实现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川渝两地体育发展国际名片。

  特此报告。

  


原文链接:http://www.ccpc.cq.cn/article?id=310407

上一篇: 重庆市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关于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的审查意见的报告 下一篇: 重庆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关于《市政府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重庆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审查意见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