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如何“住得安心”“吃得放心”?江苏这部条例从“土”抓起

发布时间:2022-04-04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3月31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宁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刚刚由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这部从9月1日起施行的条例,制定过程中重点围绕让群众“住得安心”“吃得放心”,从源头对土壤污染防治进行了制度安排。

  防治突出系统思维源头预防

  土壤污染是各类污染物的受体,这决定防治要加强系统思维。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夏正芳告诉记者,立法围绕一体防治理念,明确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应当与土壤污染防治统筹部署,既相互衔接,又突出土壤污染防治特殊要求。体现在法规的规范领域上,条例打通了地上与地下、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对各类可能产生土壤污染的责任主体提出了具体防治要求。

  污染防治以源头预防为先,本次立法围绕这一理念注重严控新增污染。条例突出工业、兼顾农业,从多个方面拓展了源头防控的领域,对相关行业、企业、领域的源头防控作出具体明确规定。例如,根据审议中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增加规定了从事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电池、轮胎、塑料等回收利用以及废旧车船拆解的单位和个人的义务,要求其应当采取预防土壤污染的措施,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禁止使用的回收利用技术、工艺,防止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

  以“真管用”为导向,省条例围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提供了针对性解决方案。夏正芳举例说,结合江苏产业结构特点,条例提出了12个土壤污染防治重点行业,以及化工园区、化工企业遗留地块的土壤污染防治要求。又如针对修复监管环节,立法围绕严防二次污染,对修复过程中废水的排放,修复活动和修复方式等均作出规范,并明确污染地块修复后再开发利用的,施工方案要与前期修复方式做好衔接,防止不当施工破坏修复成效、造成污染转移。

  土地未开展污染状况调查不得开垦为耕地

  在制度安排上,省条例既有对国家已有制度的细化,也有对江苏土壤保护和污染防治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这突出体现在从土壤这个基础抓起确保“吃”“住”安全。

  立法过程中,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地方和专家均提出,预防和治理耕地污染非常重要,要确保老百姓“吃得安心”。对于和该问题紧密相关的农用地污染防治,条例突出了耕地的安全利用。其中规定,政府部门应当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不得将严格管控类且未治理恢复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曾用于生产、使用、贮存、回收、处置有毒有害物质的工矿用地,原则上不得复垦为食用农产品耕地。

  上面提到的严格管控类农用地,是立法要求对农用地进行分类管理中的一类。针对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等不同类型的农用地,条例要求依法采取不同管理措施,还特别规定要依法将本条例实施前已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但属于严格管控类且未治理恢复的耕地,按照规定移出并进行补划。“未利用地、复垦土地开垦为耕地的,条例要求相关部门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同时明确未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不得开垦为耕地。”夏正芳补充说,开垦耕地还应提前将实施方案报主管部门。

  以掌握具体地块“前世今生”规避污染风险

  江苏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在制度创设上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引领性。以建设用地为例,夏正芳介绍,立法突出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预防和保护、调查和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以及用地准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串联起具体地块的“前世今生”,确保“住得安心”。

  “条例与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作了很好的衔接,规定土地开发利用应当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明确土壤污染防治重点行业中污染严重的地块,不宜规划为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夏正芳说,为把好污染土地再开发利用的准入关,条例要求列入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地块,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不得办理相关用地审批手续;拟作为居民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疗养院等用地的地块,在实施修复时原则上不得选用需要实施后期管理的修复方案,避免留下后遗症。条例还规定,对移出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地块开发为商品房的,开发商应当公开污染状况和治理修复信息,切实保障公众合法的环境权益。

  “我省近年来腾退的化工企业、遗留地块数量很多,土地再开发利用还有个逐步的过程,对暂不开发利用或者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条例规定,由土壤污染责任人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对其中无法恢复治理的重污染地块,应当长期封存,严格管控。”夏正芳表示,条例细化了部门联动监管要求,规定自然资源部门在办理涉及污染地块等用地审批手续时,要征求生态环境部门的意见;对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地块,要求不得办理相关用地审批手续。

  记者还了解到,为让本次立法相关制度设计得到切实执行,条例从有利于污染防治的经济措施,加强和加大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等方面加强法律保障,并明确了挂牌督办、约谈问责、信用监管等制度,还增加了对具体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加大惩戒力度,以强化制度的刚性。(陈月飞)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204/64c21493b0d34cbe835ec5b063e9c82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量身定制 磷石膏领域“小切口”立法 下一篇: 种子法实施座谈会在京召开 吉炳轩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