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国家账本”精准赋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4-04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预算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3月5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较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22年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合理编制好预算,切实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代表们普遍认为,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回顾去年工作系统全面、数据翔实,安排部署今年工作重点突出、务实精准,牢牢把握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客观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运行质量,充分体现了适度超前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要求,全面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落实和有力支撑,对促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

  国家的“钱袋子”事关社会经济发展。钱怎么花、花到哪里,备受社会瞩目。报告指出,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38.88亿元,为预算的102.5%,比2020年增长10.7%,主要是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价格上涨等因素拉动。而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再次上涨,达到210140亿元。与此同时,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也会达到267125亿元,增长8.4%。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不断增加,今年突破26万亿元大关,可分配的“财政蛋糕”也越来越大。

  郑栅洁代表对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报告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延伸和细化,与其衔接呼应,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精确发力,政治站位高、为民情怀深,目标靶向准、工作举措实,是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非常好,各项指标顺利完成,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一是减税降费对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明显。二是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取得良好成效。三是对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大。2022年的财政政策和预算安排充分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苻彩香代表指出。

  邱立成代表说,预算草案的编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兼顾促发展和保民生,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为企业纾困

  减税降费是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的重要举措。“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资金直达企业”——这是报告提出的新目标。

  报告明确,今年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由10%降至5%。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

  “中央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助企纾困、减税降费、放水养鱼,为企业雪中送炭,这些举措深得民心。”徐锦庚代表说。

  朱建弟、陈力、李丰代表认为,要全面、精准做好减税降费工作,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让中小企业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完善增值税改革,在财政允许的范围内继续下调至9%。郭汶霞代表建议,差异化实行中西部留抵税抵扣政策,税费减免应对西部地区倾斜。

  除了为企业发放减税降费“红包”,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依旧是今年的要求。报告提出,扣除中央国防武警支出、国债发行付息支出、储备支出后,中央部门支出下降2.1%。在连续多年严控中央部门支出基础上,继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同时,全力保障部门履职需要,教育、科技不纳入压减范围。

  “报告实事求是、科学严谨。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减税降费政策精准性,持之以恒过‘紧日子’,统筹发展与安全关系,严肃财政纪律,做好今年计划预算执行工作。”孙新阳代表表示。

  描绘乡村振兴图景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乡村振兴迈向新阶段。根据报告,支持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推进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持落实区域重大战略等是2021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今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按照只增不减的原则安排1650亿元、增加84.76亿元,并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推进乡村振兴底子薄的地区倾斜。

  这些资金怎么花?报告明确,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整治人居环境。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等。

  乡村振兴牵动着许多代表的心。姚顺武、章昌平、徐淙祥代表建议,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放宽支农支小再贷款信用政策,加大不良贷款处置支持力度;加强偏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做到户户通;加强农业发展资金使用效益审计评估,做好优势农产品良种研发、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

  刘建明代表从三方面给出建议:强化农村产业扶持培养,保障兜底传统产业,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整合资源实现农旅融合;强化农村资源盘活运营,探索多元运营模式,强化运营监管;强化农村人才培育保障,推广专职驻村指导员制度。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报告针对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相关部署: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出台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推动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和钢铁、建材等行业节能减排。

  对此,高虎城代表建议,综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建立科学考核体系,加强能耗双控政策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相衔接,加大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理;完善能耗总量指标确定方式,建立生态环保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绩效管理,鼓励支持低碳绿色发展;将生态环保作为重点给予支持,确保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许继伟代表建议,明确出台碳达峰碳中和的意见,将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作为意见的重要内容。严正代表建议,积极稳妥优化能源结构,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加快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进程,合理配置建设储能系统。

  “钱袋子”持续向民生倾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今年主要收支政策之一。报告指出,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继续支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疫苗接种、药物研发等工作,延续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个人所得税有关优惠政策。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4元,优化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10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租购并举,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罗阿英代表指出,资金要多用于发展和保障民生。赵国祥代表建议,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督促经费拨付到位;增加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并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薄弱的省份倾斜。刘宽忍代表建议,完善系统性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规划,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政策的落实。加大对西部特别是基础薄弱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非遗保护、文物保护的资金保障和政策倾斜。

  “建议将社会保障按需分配部分的新增基金,除养老、医保以外的各类政府和社会保险基金及各类慈善基金、事业收入纳入共富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科技服务、职业教育、人口发展、老年和残疾服务等六个方面。”姒健敏代表说。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kgfb/202204/c104cd13da2647249812eaed37bc388b.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绘制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年度“路线图” 下一篇: 栗战书在安徽调研时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