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区水口镇有一对“夫妻代表”。
在丈夫苏培东瘫痪倒下时,妻子陈志荣毅然接过丈夫身上的担子。
夫妻二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人大代表的崭新形象。
甘洒热血,丈夫勇斗“夹皮沟”
在铜梁区水口镇天寨村14组长达两公里狭窄幽深的“夹皮沟”里,村民们散居在深沟和高坡上,出门得爬坡下沟,基本与外界隔绝。姑娘们一听媒人介绍的对象是“夹皮沟”的人,个个直摇头。即使不知道的,只要翻过陡峭大山和深邃沟壑,也不愿再来第二次。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唤醒沉睡的“夹皮沟”,村民们就想修通连接山外的公路。可社里青壮年劳力都因贫穷而外出挣现钱,在家的都是老弱病残,用什么修路?谁又来领头?
1990年以前,苏培东一直在外面务工,月收入上千元。但他不愿“夹皮沟”永远穷下去,在只有40元月薪、无人出任社长的情况下,义无反顾辞去高收入工作,回家接过了社长担子。
当社长的第二年,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后来又连任多届镇人大代表。
社长这个“烫手山芋”,他一接就是23年。
为建设穷山沟的基础设施,改变该社落后的局面,他迎难而上,带头抬石头、砌堡坎、搬电杆、担沙土,组织群众修堰塘,改造坡土,大力发展基础设施。腿残了,脚跛了,都没放弃过。他说,自己是群众选出来的人大代表,不上谁上?
在修建堰塘和改造农网时,已经五十多岁的苏培东在抬石头和电杆时被闪了腰,造成腰椎骨折。虽然住院治疗一个多月,还是落下了后遗症。
前赴后继,妻子毅然接重任
“夹皮沟”虽然有丰富的农产品,但因不通公路运不出去。
2000年12月,社员简世碧好不容易联系到一个商家收购稻谷。她和老伴高兴地打包了100袋约重8000斤的稻谷,兴冲冲请人以每袋5元的运费挑到公路边,大货车在那里等着上货。谁知道,因为下雨路太烂,行走非常困难,要大半天时间才能挑完。人家不愿等,一溜烟开车走了。看着货车越走越远,老两口的眼泪便唰地流下来,又流着眼泪将稻谷请人挑回家,不但没有卖到钱还倒贴了力钱。
群众的眼泪刺痛了苏培东的心,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把路修好。2011年初,年过花甲的苏培东决定组织群众修公路。没有钱,他多方集资,号召群众出力,挨家挨户做土地调配工作。
长达3公里通往白羊镇的出境公路进行得如火如荼。可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冬,苏培东组织开山放炮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引发旧伤,从此瘫痪在床。
这个倔强的壮汉再也站不起来了!
丈夫的突然倒下,仿佛晴天霹雳,陈志荣顿时感到天旋地转。对盼着通公路的群众来说,也是致命打击,正在进行的公路建设因没有人领头而陷入绝境。
村党支部多次到该社重选社长,在家的多是老弱病残,再找不到人接任。
陈志荣说:“社长这活是我老头子的事,现在没人愿意接,我来帮他做吧!”
这时还不到换届,这位连小学都没毕业的普通农妇,妻承夫业,成为了“代理社长”,每月领着62元的补贴。
深山蝶变,夫妻梦圆小康路
儿女长年不在家,苏培东瘫痪后,没人可以帮她,陈志荣只好每天都很早起床,打理好丈夫、做完家务后就出门。
为了完成丈夫和群众的修路梦想,她想方设法筹集修路款,尽管家里经济不好,她带头捐了2000元钱。社员们见状,也纷纷出钱集资修路。社干部没有通讯费和交通补助,她微薄的工资都花到了通讯费和车费上。
她的努力工作,得到了群众普遍认可。换届选举时,她以高票正式当选社长,并被群众选举为镇人大代表。
陈志荣奋斗的脚步一刻也不愿停歇。她带领群众先后修通了白羊镇的3公里毛坯路和连接天寨村主干路的公路,后来又硬化为水泥路,终于打通了“夹皮沟”通往外界的交通。为了节约钱,她带领留守老人和妇女,硬是靠人力铺垫完片石和碎石。
道路畅通了,村民们赶集购买生产资料,再不用肩挑背磨了,收购商也可以直接将货车开进山沟了。
2016年7月,在铜梁区委会议中心,重庆市委宣传部在这里举行“最美巴渝·感动重庆”十大月度人物表彰会。陈志荣用轮椅推着苏培东走上领奖台,并接受主持人的现场访谈,成为了人们瞩目的焦点……以后,夫妻俩又连续被评为“铜梁十佳道德模范”“铜梁好人”“重庆好人”。
两条宽敞的水泥公路翻山越岭,直通山外。陈志荣又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养殖业和乡村旅游。如今的“夹皮沟”,交通便捷,已是果满坡、粮满沟、花满山、猪满圈。
“我们这里风景非常秀丽,可以开发乡村生态旅游,吸引社会人士投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群众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陈志荣高兴地说。
通讯员|苏其善
编辑|朱苗 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