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春天里的中国民主故事

发布时间:2022-03-19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中国民主是什么样的?从全国人代会中能够找到答案。

  融融春意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如约而至。这是中央人大工作会议首次召开后举行的第一场全国人代会,是集中展示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和成效的重要舞台,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民主氛围。

  讲述履职故事,热议各项报告,倾听人民心声,回应百姓关切……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汇聚于此,发扬民主、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在这里,代表们关注国家发展大图景,更关心百姓生活小日子。在这里,每一个人的声音都被倾听、被珍视。在这里,民主可知、可感、可触。

  全国人代会是中国民主的一张名片。这场盛会中的一个个细节、一个个故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和鲜明印记,描摹出中国民主的样子,向世人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魅力,奏响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华彩乐章。

  

  “我和总书记面对面”

  习近平总书记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今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十次出席全国两会。连续十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53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与代表委员如约相聚,坦诚沟通、亲切互动、共商国是,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迸发蓬勃生机。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摄影/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指引、擘画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

  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的“成功密码”,为全国各族人民指明未来的前行方向。

  “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谈到推进“双碳”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

  ……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语重心长、催人奋进。会场内,代表踊跃发言,总书记用心倾听、不时插话,坦率深入地交流。党的总书记与最基层的代表在同一座民主殿堂共商国是,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

  回忆起与总书记直接交流的经历,全国人大代表史玉东仍难掩激动。审议过程中,坐在后排的史玉东举手发言,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自己对奶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总书记和我深入探讨,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我觉得这就是民主最生动的体现。”

  党和国家领导人当面倾听意见建议,让人民的所思所盼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也是观察中国民主质量的一个窗口。海外观察家们纷纷指出,中国领导人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参加所在代表团审议,体现出所有代表之间的平等关系。兼听广纳、汇聚众智,在真知灼见里,寻求最优解,映照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底色与本色。

  

  修法夯实制度根基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地方组织法的决定,继去年全国人代会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再次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写入国家基本法律。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摄影/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诞生于1979年的地方组织法,是关于我国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围绕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修改后的地方组织法作出多项规定。例如,在总则中增加规定,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同时明确,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发挥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

  回顾修法过程,民主立法的生动实践贯穿始终: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地方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高校等各方意见;立法机关工作人员奔赴多地调研,倾听一线声音,掌握实际情况;修正草案先后两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在网上全文公布,共征求到1100多条社会公众意见;全国人代会期间,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修正草案作出23处修改……这些立法细节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特质。

  有评论指出,修改后的地方组织法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为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活力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法律保障,将有效夯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之基,助推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行使民主权利 管理国家事务

  “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否民主、有效的重要标准。

  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有效行使国家权力。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是全国人代会的重要议程,也是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是代表们在认真听会。摄影/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5%左右;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安排1650亿元……

  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十四五”良好开局;一系列新目标新部署,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信号。“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审议现场,代表们直面问题,举案例、列数据、提建议,热烈融洽。大会期间,有关部门以视频连线、会议简报、热线电话、移动端小程序等方式听取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补充修改政府工作报告92处。

  “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落实在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机活力。”这是代表们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的一致感受。

  以立法工作为例,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2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0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19件。目前,建立2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其中增设12个,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省份,带动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建立立法联系点4700余个。

  “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立和蓬勃发展,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代表们表示,搭载国家立法“直通车”,百姓心声直达国家立法机关,群众参与国家立法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彰显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性和广泛性,体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坚实的民意基础。

  “两高”工作报告也是“干货满满”: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409件;发出保护令3356份,全面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办理生态环境领域、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8.8万件、2000余件……报告中涉及的法治重点,与群众关切高度契合。

  “报告凸显依法治国的决心与力度,彰显司法为民情怀。”面对这份年度答卷,代表们表示,司法机关忠实履行职责,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让人民的所思所盼 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

  “让山里孩子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在乡村振兴路上争当排头兵!”

  这些充满“泥土味”的质朴话语,来自“代表通道”。在这里,有构筑“绿色长城”的“林草人”,有以爱育爱的“校长妈妈”,有长着“铁人骨头”的石油工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们以鲜活的履职故事,诉说身边的变化与成就,传递民情民意。这是自2018年首次开启以来,全国人代会连续第五年举行“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在这条短短的通道上,人们看到、听到了一个更加生动、立体的全国人代会,折射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气象。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这是记者在分会场通过网络视频方式采访。摄影/新华社记者 殷刚

  

  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大代表来自人民,由民主选举产生,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我国共有五级人大代表262.3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94.5%,每个地区、每个行业、每个领域、每个民族都有人大代表。今年全国人代会通过的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上升。

  全国人大代表一头连着社情民意,一头连着发展大计,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基层社区,广泛听取意见……代表们扎根人民土壤,用脚步丈量民生,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将原汁原味的群众心声化作一件件议案建议,带到人民大会堂。

  促进乡村振兴、降低生育成本、推进智慧养老、治理网络暴力……大会期间,一系列有含金量的建议频频冲上“热搜榜”、刷屏“朋友圈”。截至3月8日12时,大会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487件、建议约8000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代表建议首次实现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提交和分办,一些部门在会中就已经予以实时办理、答复。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473件议案、8993件建议,闭会期间提出的265件建议,都已办理完毕,推动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实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充分表达,落实于人民意愿有效实现。从公民依法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大代表,到代表提出装满民意的议案建议,再到有关部门及时答复、高效办理,“百姓盼的”与“党和政府干的”高度契合,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实践过程,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解。

  

  “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你我身边”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乐章中,人民始终是主旋律。

  对中国民主,中国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根据人民网,由超过562万人次投票选出的“2022年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备受关注,66.7%的网友切身感受到了诉求传递渠道增加。大会期间,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话题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从关心自身利益出发,来关心大会话题,关心这场盛会以及它给国家和个人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民每天到点开饭”“让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尽早落到企业、惠及个人”“创新不问出身”……积极回应百姓关切,“部长通道”上金句迭出。一个个详实的回答背后,是有调研、有数据、有行动的民生关切。一问一答之间,彰显了政府官员直面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监督的民主细节。

  更加开放、透明,是本次大会的一大特点。除了举办多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会,网络直播重要议程、代表团审议情况等,使百姓坐在家里也能“云听会”,今年大会在信息公开上还有新举措——新修改的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中“代表团可以根据需要设发言人”等内容广泛实行。有评论称,开放透明的信息流动机制使中国两会不可能是少数政治精英的闭门俱乐部,而是全国人民意志汇集的平台,体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

  群众关心、期盼什么,全国人代会就关注、回应什么,呈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鲜活最真实的面貌。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公开课”,全国人代会在让人们感受民主魅力的同时,又为民主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在弘扬民主精神、传播民主理念、普及民主知识、推进民主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国人士表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极高的参与度,中国的民主在实践中发展完善,始终以人民利益为中心,走出一条成功道路,为人类民主事业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摄影/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小细节体现大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透过全国人代会的一个个细节,我们看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从春天出发,民主的阳光照耀中华大地,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充满生机活力,中国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坚定,中国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xwzx/mtgz/5385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规范格式条款、完善“七日无理由退货”,网络消费纠纷相关司法解释正式实施 明确各方责任 保护合法权益(法治聚焦) 下一篇: 黄河保护有法可依时代即将到来 代表热议 黄河大保护大治理究竟该怎么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