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5日至9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主办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贵州代表团“云连线”集中采访活动,按照每天一场的节奏陆续举行。
采访活动重点围绕贵州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就贵州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等主题,邀请代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和采访主题,以及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结合所在行业领域和自身工作介绍相关情况,与大家一起“云端”谈变化、话发展!
3月6日,第二场“云连线”集中采访活动举行,4位代表围绕“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这一主题接受采访。
“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战略定位,我们将坚决扛牢这一重大政治责任,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党组书记张集智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张集智表示,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粮食生产,坚决把饭碗端牢。按照总书记关于“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的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政同责,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156.4万亩、产量1094.9万吨以上。全力保面积。层层压实责任,把目标任务细化到田间地块,实行图斑化管理,挂图作战。全力提升单产。重点围绕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油菜,实施5个100万亩示范工程,推动良种良技良地良机融合,努力提高单产水平。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实行评先选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三优先”,激发农技人员创业创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全力抓投入。对粮油种植实施补贴,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确保完成347.6万亩大豆生产任务。探索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向种粮主体倾斜,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力抓农业机械化。加快耕地宜机化改造,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山地农机研发应用,推广耕种收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快提升山地农机化水平。
二是抓产业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水平,推进脱贫产业向致富产业转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巩固产业结构调整成果。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统筹粮经作物种植结构,发展壮大茶叶、蔬菜(辣椒、食用菌)、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集约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和优势产业带。稳定生猪产能,大力发展牛羊,调优家禽结构,加快发展生态渔业,提升“菜篮子”产品供给水平。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围绕粮油生产和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配套建设仓储冷链保鲜、清洗烘干、分选分级设施,提升产地初加工水平。引进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力争今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9%。发挥自然风光、田园山水、民族风情等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手工业等第三产业。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健全优化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深入推进“贵州绿色农产品”整体品牌创建,集中打造一批“贵字号”区域公用品牌,扩大贵州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支持企业更多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产品商品化水平,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三是抓脱贫成果巩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等“四个不摘”政策,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3+1”保障成果。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扎实抓好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员”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确保监测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持续推动脱贫地区产业和就业发展,确保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比降至3以下。
四是抓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规划,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推广“一图一表一说明”经验,指导面上做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坚决守住生态、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控制“三条红线”,保护自然山体、水体和林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采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抓好农村垃圾治理,实行分散化、小型化、生态化抓好农村污水治理,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升级改造农村电网,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
五是抓乡村治理,确保农村稳定安宁。重点抓住“三个关键”,即:一村配好一套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打造一个主导产业、建立一套乡风文明治理规范,夯实乡村治理基础。不断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加快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移风易俗,指导各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着力整治农村滥办酒席、低俗婚闹、薄养厚葬、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进一步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等经验做法,持续推介推广乡村治理创新模式和典型经验,探索形成乡村治理系列导则。(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范力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