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两亿左右中小学生,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碎片化、功利化倾向,师资队伍相对落后,课程建设滞后,相关配套措施欠缺。”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建议,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秦和认为,必须在所有中小学系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孩子们成长和发展的起步阶段,就让其接触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从小就厚植传统文化的基础。“但在现行中小学课程体系中,传统文化内容主要体现在语文、历史、书法、美术等课程中,缺乏系统设计,学生了解掌握的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难以形成整体效应。”
因此,秦和建议:
一是编写中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指南。建议有关方面组织专门力量,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系统研究,提供各学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指南。既可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也可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指引,同时也是学校系统设计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
二是大力培养培训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组织高水平专家学者和一线优秀教师,共同设计传统文化教育培训课程,开发针对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培训教材。此外,要将培养传统文化素养纳入教师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广大教师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同时,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也要强化传统文化内容。
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文言文教育。近年来,虽然古诗词及文言文的分量有所增加,但仍不足以让中小学生熟练掌握文言文。建议对中小学文言文教育进行系统设计,增加文言文比重,将学会文言文作为中小学生必备素养。
四是发挥考试评价的引领作用。建议在中考、高考、公务员等考试中逐步增加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全社会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竞相学习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