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李延萍(前排右一)杨波 摄
“别慌!快,小心抬到外面,平躺。”地铁门打开,一名女子刚踏出车门一步,就一头栽倒在站台。恰逢乘同一车的全国人大代表、市中医院副院长李延萍,立即拨开人群,一个箭步冲上去,以最快速度开展施救。
“这是医生的本能。”聊起这事,李延萍说,作为重庆市中医院的知名专家,她更在意的是这次施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新修的地铁站内只有一些基础的急救设施,仍需增配。”
随后,李延萍就此事进一步深入调研,并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如今,她的建议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重庆市轨道交通的医疗急救设施日臻完善。
过去一年,李延萍除了坐诊、上课、带教,她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社区和乡村。
原来,2021年9月,李延萍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医院成立“李延萍传承工作室”,发扬“重庆英才·名家名师”优势,为基层、为偏远地区培养中医后备人才。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重庆市最偏远的区县之一,地处渝东南的大山深处。近年来,李延萍每隔一段时间便要坐上6个小时的长途车到当地义诊,这里已经成为李延萍最熟悉的地方。
在义诊和医疗帮扶过程中,她发现偏远地区一些患者的疾病本不是疑难杂症,但是拖久了,小病拖成大病。
为此,李延萍带领团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针对重庆地区居民关节炎、风湿病等多发的实际,汇集重庆全域有特色的民间中医诊疗技术和方法100余项,研究形成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等9项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效、廉的优势,现已在石柱、奉节、秀山、巫山、城口等10余个区县医治750余例示范病例。
2019年,李延萍在深入黔江区金溪镇帮扶贫困户时发现,单靠对因病致贫的个体进行送药救助行不通,更关键的是要提高当地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通过派遣医疗小分队为当地卫生院提供帮扶和指导,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基层医疗队伍,通过精准救治助力精准脱贫。”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必须深入群众,了解民意。”李延萍说。
“回顾近5年的履职情况,我参加全国两会共提出建议27个,均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细致回复。”李延萍告诉记者,如在多位中医专家的推动下,重庆中医药学院即将落成投用……
今年全国两会,李延萍将继续围绕中医药培养、中医参与居家养老、未成年人保护等提出建议。
记者|曾珠
编辑|朱苗 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