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参与和实践是实现民主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重庆市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在区委的领导下,将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努力在工作中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激发人民创造。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让权力在阳光运行中
自党的十八大来,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在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的前提下,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畅通公民有序参与人大工作的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权力更好地在阳光下运行。
●2012年,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对观音桥商圈再提升工程进行工作评议,评议调查组首次邀请群众参与,挑选了12名来自社会各界的群众代表,分派到各个小组,全程参与调查评议工作。
●2012年,在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意见办理督办会上,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又首次邀请群众代表参会,监督代表建议办理进程。会上,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分别就代表意见建议中涉及到的交通拥堵、微型企业发展、安置房建设等问题提出建议意见,时任常务副区长一一作答。
●2013年7月,江北区召开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邀请市民群众通过视频会的方式,让群众参与审议政府民生工作。“群众参与审议政府民生工作视频会”分主会场和分会场,各个分会场分别有10余名群众,谁发言镜头就转向谁。而提建议的群众,除了知晓区内上半年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外,还积极就发生在身边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参加了建议督办会的群众代表牟莉表示,通过这次直接参与,既了解了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具体内容,又让群众了解了建议办理进度,还让群众进行了有序的监督。
此外,在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监督工作时,江北人大也积极邀请群众参与,通过代表之家、民情联络员、选民监督员等探索实践,有效监督推进群众的急难愁盼事,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
密切代表与群众联系
拓宽代表联系群众的广度深度
人大代表植根于人民,肩负着为民代言、反映民意、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神圣使命。近年来,江北区人大常委会紧紧把握“代表机关”定位,推进人大代表工作走深走实,通过大力强化“互联网+代表工作”模式创新,创立“民情联络员、选民监督员、视频民情连线、代表履职积分公示制”结合的“两员一线一制度”工作法,创新代表建议督办机制,在保证人大代表有效履职上做出有益探索,让民情民意民智贯穿代表工作全过程,在代表履职实践中有力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2013年,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决定,按照具备公益心、具备较强收集筛选群众意见的能力等标准,通过街道党工委推荐,一些具有公益心和能力突出的人士担任民情联络员,负责收集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人大代表收集民情联络员的信息后,根据轻重缓急再进行实情复核,进而形成代表建议,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
在这一探索基础上,为让代表更好地履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江北区人大常委会随后又施行选民监督员制度。选民监督员则由有较强政治素养和责任感的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担任。通过邀请选民监督员参与人大的视察、工作评议、会议审议、旁听等活动,通过组织代表与选民监督员面对面,向选民监督员汇报履职情况,听取意见建议,通过组织选民监督员参与代表述职活动,全面了解代表履职情况,并对代表进行述职测评,很好地提升了代表履职积极性。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江北区人大常委会与时俱进,通过信息化全覆盖带动融合实体阵地建设,形成“一中心、全层级、立体化、多平台”的代表活动阵地“智慧矩阵”。运用远程网络视频功能,创新构建视频民情连线,有效实现“上连中心、下连家站、家站互通”,使其成为密切区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通过该系统特别是民情连线的效能,实现了会场内与会场外的联动、人大常委会和群众知晓联动、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建议联动,还实现了人大代表与辖区群众实时点对点、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让人大走进群众,群众走进人大成为现实。
通讯员|刘成芳
编辑|朱苗 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