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调研 > 正文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2021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3-05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人大网

  市人大常委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半年,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党工委、管委会部署要求,围绕“一城三区一极”目标定位,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资金统筹有效调度,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有序。现将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1—6月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全区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972万元,增长19.9%,其中,税收收入30541万元,下降12.9%;非税收入30431万元,增长92.8%。税收收入降幅较大主要原因为受淘汰落后产能、减税降费政策、同期特定一次性收入减少等因素影响;非税收入增幅较大主要原因为加大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处置力度,对冲税收减收影响。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899万元,下降10%,降幅较大主要原因为收入减收难以支撑部分支出,同时在资金调度上,坚持有保有压,重点保障三保及重大决策部署支出。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6710万元,增长14.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2307万元,减少12.4%。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幅较大主要原因为受新冠疫情缓缴政策到期影响,相关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一次性缴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降幅较大主要原因为受辖区土地收储指标约束和市场供需影响,上半年暂无新地块挂牌出售。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862万元,减少77.1%,主要用于辖区内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和成本性支出保障。支出降幅较大主要原因为受同期新增专项债券对应安排支出垫高基数影响。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227万元,下降93.8%。降幅较大主要原因为受区属国企实际经营发展能力等因素影响。相关收入全部调出统筹保障全区三保。

  (二)全区财政收支执行特点

  上半年,全区总体围绕“三保一防”为中心,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通过争支持、压一般、强统筹、控资金、促改革等方式,较好地服务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财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工商业税收贡献与经济恢复性增长呈正向匹配。上半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市场经济发展由恢复阶段转向正常经营,工业、商贸等领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分析,增值税增长4.1%、企业所得税增长12.7%、个人所得税12.2%,全面客观反映了全区经济发展动能和市场经济主体盈利面呈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从产业结构分析,工业和商贸领域呈爆发式增长,工业累计实现全辖税收2.3亿元,增长11.7%,其中,福耀玻璃、多普泰医药、冠宇电池等重点企业税收增幅均在50%以上;商贸业实现全辖税收1.9亿元,增长52.1%,主要受“陕煤入渝”煤炭批发销售量激增影响,陕煤重庆储运公司全辖税收、区级税收贡献度分别增长141.3%、142%。

  二是淘汰落后产能等特定因素下,财政收入质量阶段性下滑。受政策性和结构性减收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稳定性大幅下降。全市淘汰落后产能影响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减收3580万元,经测算,以2019年为基数,全辖和区级税收年均静态分别减收0.7亿元、0.3亿元;综合考虑龙叫煤矿等企业技改投入加大开采和销售等因素,全辖和区级税收动态分别减收0.9亿元、0.4亿元。同时,受土地收储开发和市场供需等环节影响,除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因加强清理和工业企业房产增加形成一次性增收外,与土地相关的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均呈阶段性下降趋势。面对严峻的收支矛盾,主要通过统筹资源处置转让予以弥补刚性支出,上半年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达49.9%。

  三是有保有压下财政支持保障向重点领域聚焦。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落实保障责任,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在支出安排和执行中,强化上级资金调度与本级收入统筹协调,坚持三保优先原则,优化经费保障时序,有效兜牢“三保一防”底线。上半年三保累计支出10.4亿元,占总支出的82.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90.9%。围绕教育、社保就业、农业发展等领域,持续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教育支出增长32.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4.9%、农林水支出增长90.6%。

  二、上半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落实积极财政政策,释放市场动能活力,服务转型发展。坚持将财政工作放在“十四五”发展大局中去谋划、部署和推进,聚焦产业培育、税源培植,积极推进“一城三区一极”目标定位落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税降费6.6亿元,增长74.3%,其中,新增减税0.9亿元,有力助推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活水养鱼”功效得以充分发挥。统筹调度2亿元支持全区重点项目建设,有效稳住了投资基本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增长6%,9个市级重大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8.1%。神华国能、惠伦晶体等24个工业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带动工业投资完成22.7亿元、增长42.8%。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5个百亿产业集群目标,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建立“1+5+N”运行模式,助力新经济产业示范区和内陆无水港招商引资,全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0个,协议引资169.9亿元。

  (二)全面压实征管责任,挖潜聚财统筹协调,对冲减收压力。深化收入征管,完善综合治税机制,夯实涉税信息部门协税护税职责,拓宽涉税共享范围,优化纳税服务,精准挖掘辖区内税收资源,确保有效征管,应收尽收。继续加大财源建设力度,聚焦交通物流等行业市场资源,积极探索网络货运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发展;深耕产业链发展,深化陕煤入渝、医药制造等重点税源培育;狠抓税源管控,针对非煤矿山、建安行业等税源特点,实行项目化管理,优化纳税服务,规范行业税收秩序。进一步盘活政府性资源统筹力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处置转让步伐;压实非税执收单位主体责任,坚持应收尽收,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等疫情缓缴清欠追缴力度;全面梳理土地资源,拟定三年土地滚动出让计划,按需适时推动土地挂牌出售。同时,在上半年加大收入征管基础上,加大上级转移支付统筹力度,一定程度弥补因淘汰落后产能、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导致的减收缺口。

  (三)贯彻过“紧日子”要求,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在坚持2020年压缩一般性支出的成果上,依托预算公开评审机制,压缩一般性支出1200万元,压减8%;按照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最急需、最迫切的领域的原则,审减各部门、单位项目预算5.4亿元,审减率32.3%。资金调度根据库款情况,优先保障三保支出,重点项目资金划拨时坚持“见合同、见现场、见票据”机制,确保资金用到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聚焦保基层运转、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创业就业、医疗能力提升等领域,常态化推进直达资金管控,惠企利民资金直达至企业和个人账户,惠及成效情况实现监控系统全导入。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民生改革,确保公共服务领域均等化、可及性,助推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和集团化办学改革实践,校舍综合改建等一系列办学环境改善基础工程有序推进;“留岗红包”惠及118个企业1095名员工,1484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助力91户市场主体创业,全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3046人次,稳岗就业水平进一步增强。

  (四)落实管理改革要求,推进预算一体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强化存量资金清理,按照零结转管理办法,累计收回存量资金4.9亿元,启动代管资金账户存量资金清理核查,将收回资金全部统筹用于保障“三保一防”及急需资金支持领域。结合审计发现问题,修订监控系统规则,配合审计等部门开展农民工应急周转金等专项清理。在深化追加预算公开评审机制基础上,首次开展重点专项事前评估,上半年新增专项审减率达24.3%。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实现2021年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全复盘,初步拟定人员类等项目编报模板51类669项,按照“一级整合固定、二级明细规范”的思路,对全区项目进行再清理、再整合,强化小切口大改革高效率衔接。开展社保基金预算审核,首年度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深化绩效管理,实现2021年绩效目标设定、单位整体绩效和重点项目绩效公开全覆盖,推进全区预算绩效指标库建设。

  (五)夯实风险管控基础,推进全域责任落实,筑牢筑实防火隔离墙。紧盯关键时间节点,强化资金统筹调度,积极应对重点领域和环节风险,高度关注淘汰落后产能后续处置,全力支持南桐矿业公司、龙叫煤矿等企业安置职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助力维护社会平稳大局。落实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政府性债务系统管理的债务处于市下限额之内,按债务类别分类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依法公开政府债务信息。建立和完善全区债务管理台账,按照月汇总、季研判工作思路,每月汇总全区债务情况,每季度提请债务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全区债务管控工作,研判风险防范关键点、突出问题,从严推进全区隐性债务管控。优化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切实强化债务监测工作,定期开展还本付息风险隐患排查,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严禁违法违规变相举债或担保,确保全区隐性债务总量“只减不增”,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三、重点报告事项

  (一)直达资金分配及使用情况

  上半年,上级下达万盛直达资金共计26989万元,资金100%分配细化至预算单位,实现支出15451万元,支出进度达57.2%。上年结转直达资金2441万元,按原用途继续安排使用,实现支出989万元,支出进度达40.5%。为提升直达资金惠企利民成效,我区严格按照直达资金使用要求,结合实际,聚焦保基层运转、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创业就业、医疗能力提升等领域,对冲地方兜牢“三保”底线的压力,助推地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1. 保基层运转。累计安排保基层运转资金7910万元,占直达资金29.3%,实现支出7631万元,支出比例达96.5%,主要用于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支付和机构运转支出,有力确保了全区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发放和基层机构正常运转。

  2. 保就业稳岗位提升市场主体活力。累计安排直达资金6878万元,占直达资金25.5%,实现支出2585万元,支付比例达37.6%。其中,发放就业补助2551万元惠及895人次,兑现创业担保贷款贴息34万元惠及69人,有力应对了因经济下行等因素带来的就业影响。

  3. 保民生提高困难人群救助水平。累计安排特困优抚类直达资金3935万元,占直达资金14.6%,实现支出2065万元,支付比例达52.5%。主要用于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临时困难救助等方面,惠及农村及城镇困难群众20654人次,保证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切实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4. 提升医疗水平,增强抵抗能力。累计安排医疗能力类直达资金3119万元,占直达资金11.6%,实现支出1429万元,支付比例达45.8%。其中,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1857万元,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493万元,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195万元,计生奖扶资金574万元,全力夯实医疗基础,有效助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

  (二)预算追加及年初预留细化情况

  根据上半年预算执行过程中需二次细化分配项目实际,结合相关预算单位需追加预算项目公开评审结果,上半年年初专项细化和年中追加金额为7942.79万元,其中,新增项目4663.54万元,年初已安排拟细化项目3279.25万元。

  1. 年度中新增项目拟安排3865.54万元。7个新增项目申报金额6157.1万元,专家组审定金额4663.54万元,审减1493.56万元,审减率24.3%,其中,2021年拟安排3865.54万元,包含2021年市委巡察办交叉巡察、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专项奖补、优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国卫复检等6个专项;森林草原火情智能监控购买服务专项798万元,从2022年起分5年纳入当年部门预算。

  2. 年初预算已安排拟细化项目支出3279.25万元。根据预算管理相关要求和实际情况,拟对年初预留财力和代编预算项目细化安排支出3279.25万元,包含全区预留工资福利用于预算执行中人员变动,全区成本性支出、全区政府目标奖补差、全区2014—2016年职业年金单位负担部分等预留财力再分配。

  四、下半年财政运行趋势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监督指导下,万盛经开区强化统筹调度,保住了三保底线,但综合实际情况分析,运行矛盾风险呈现加剧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收入预期实现难度前所未有。一是收入结构短期难以改变。近年来在宏观政策、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等因素制约下,税源培育壮大难以短期见效,主要依靠统筹政府性资源资产予以弥补。今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高度依赖非税支撑趋势愈发明显,上半年非税收入增长92.8%。二是自给自足能力减弱。多重减收因素叠加下,自求平衡难度加大,从近五年财政运行情况分析,财政自给率由高峰期的46.3%下降至2020年的32.3%。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由最低年度的0.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9亿元,增长近33倍。三是收入预期难以实现。综合运行实际及淘汰落后产能、土地出让情况等特定因素分析,实现年初预期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同时,随着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政策到期,全区实际可统筹财力性收入将进一步减少。

  (二)刚性支出增支压力与日俱增。随着民生政策调标扩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等各类增支加大,财政平稳运行难度进一步增大。一是体制改革性增支扩围。区县支出责任和事项不断增加,相关支出增支压力突出,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成本阶段性增支。二是政策性提标增支提速。普惠性民生和工资福利政策常态化增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影响下,职工安置、就业再就业、生态后续治理资金等缺口大。三是维护性成本增支突出。全区城区市政管理、交通道路、城乡社区环境、污水管网等领域维护性成本大幅增加,且呈不断增长趋势。四是重点决策部署增支加压。近年来随着“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等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完善,相关建设配套支出不断增加。

  (三)财政统筹腾退保障空间收窄。基于财政资金体量、收支刚性矛盾差等实际,财政统筹保障“三保一防”已处于捉襟见肘状态。一是刚性支出缺口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难以支撑全区刚性支出,需用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调入等予以弥补。上解事项、区级承担的民生支出、债券资金付息等无可持续财力来源。二是资金调度压力激增。在专项转移支付收紧、收入实现序时进度放缓等现实约束下,今年以来资金调度紧张,资金需求与现实财力存在较大缺口。三是促发展能力急剧减弱。在单位人均公用经费定额1.25万元/年、项目支出90%以上为固定性支出的情况下,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綦万三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产业经济发展急迫性与当前财政可承受能力难以匹配,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难以调剂财力予以保障,大幅制约了万盛转型发展。

  五、下一步重点工作

  下半年,财政运行紧平衡趋势更加严峻复杂,财税改革与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指导和监督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适应新时代,聚焦“一城三区一极”目标定位,坚定发展信心,创新预算管理方式,增强预算执行刚性约束,进一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履职尽责全力做好财政工作。

  (一)针对收入结构不优问题,积极主动作为,千方百计做优做强地方财力。深化协税护税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税收共治机制,压实行业主管部门和镇街协税服务征管职责,充分挖掘工业类企业分支机构存量税收,培育建安房地产、非煤矿山、交通运输等增量税收。将淘汰落后产能危机转化为新机,主动思考对接煤炭运销企业落户万盛,争取重庆能投集团子版块总部落户万盛。强化行业税收分析,压实非税收入征管主体责任,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并落实土地出让收入三年滚动入库计划,降低土地成本性支出,提高土地出让收益。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区域经济产业链,深入分析企业发展潜力和能力,落实招商引资“对价”机制,确保招商引资投入与产出相匹配。

  (二)针对收支矛盾加剧问题,强化有效统筹,全力以赴落实“六稳”“六保”。在继续加强争上支持力度不减、效果不降的基础上,加大除到人到户带帽上级补助资金统筹力度,兜住三保底线。严格落实“零结转”管理,加大存量资金清理力度,整合财政资金用于消化历史欠账,确保“只减不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将财力优先向民生领域倾斜,全面保障基本民生;统筹把握“保”与“促”的关系,全力做好“六保”重点支出保障,努力对冲各类减收因素影响。严格支出管理,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除“六保”、重点产业发展及重大项目建设等刚性支出外,其余支出原则上均作为一般性支出统一压缩,压减资金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

  (三)针对财政治理能力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完全匹配问题,拟通过精细化管理,全面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内控、监督等一体化、全流程管理,实现数据相互衔接、动态反映、有效控制、及时预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财政监督从查违规向要绩效转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硬化预算刚性约束,优化并落实财政资金安排与预算执行进度、财经纪律遵从度、绩效好坏程度挂钩奖惩机制。推进财政财会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业务交流,提升干部队伍综合能力素质,支持各单位选优配强财会从业人员。深化预决算信息公开,落实单位信息公开主体责任,提升信息公开质量。

  (四)针对重点领域风险问题,及时关注应对,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严格落实“坚决遏制增量、有效化解存量”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履行债务管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七严禁”要求,严禁以机关事业单位为融资主体变相担保承诺等方式新增隐性债务。严格落实存量隐性债务化解责任,按照既定目标切实做好化解。重点关注财政不平衡风险,通过暂停缓建基建项目、缩小项目规模等方式,缓解财政资金当期调度压力。结合财政承受能力及“三保一防”实际,科学匹配财政支出责任,避免形成新的政府隐性债务。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强化监测预警和风险排查,坚决打击互联网金融、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领域非法金融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落实单位“一把手”主体责任,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有效规范财经纪律执行。


原文链接:http://www.ccpc.cq.cn/article?id=244267188699205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重庆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关于万盛经开区2020年决算备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下一篇: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2020年决算的报告